疫情下您睡得好嗎?北醫附醫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醫師為您深入剖析「新冠失眠」

曾幾何時,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不再是工作,學業或是感情及休閒娛樂,而是今天有幾個確診個案?何時解封?這一年多的新冠疫情,帶來許多挑戰,也徹底地改變許多人的生活樣貌。

2021年5月之前,我們守住臺灣這塊世界上少見倖免於難的淨土,對於疫情,最多是一些生活上的不便利,以及心情上的小擔心。對當時的臺灣民眾而言,很難想像疫情嚴重地區人民的集體緊張、焦慮以及失眠等現象,事實上,專家學者已經發現,隨著疫情蔓延,另一波心靈瘟疫也隨之而來。

心靈瘟疫的首波症狀,出現在睡眠的障礙,為了讓大家重視這個問題,國外甚至創造出「新冠失眠」(Coronasomnia)這個新詞彙,來泛指疫情下的睡眠障礙。果不其然,今年5月侵襲臺灣的這波疫情,讓我們也無法倖免於難。日前就有網路調查發現,這段時間在疫情下睡不好的國人,竟然高達四成之多。而睡眠障礙,既是焦慮、憂鬱等心理疾患的危險因子,也可能影響生理狀況。更有研究指出,睡不好不僅增加染疫風險,還降低疫苗保護力,是造成身心健康惡化的重要因素。談到此,會不會讓你更擔心?更睡不好?【左圖:北醫附醫睡眠中心主任李信謙醫師】

疫情下的新冠失眠,其實只要了解原因,就有辦法找出對策;只要有所警覺,就能及早尋求協助避免影響整體身心健康。我們可以從以下3個面向來維護這段期間的睡眠品質:

1.正視心理壓力:不諱言,這段期間不管是疫情變化或是防疫政策,一定帶給我們不同的壓力感受。極端地認為世界快崩壞了,或是處驚不變地隔絕任何資訊只想等疫情過去,都會增加心理壓力。適度且節制地吸收疫情相關資訊,適時地宣洩擔心與憂慮,讓心中的壓力鍋不會爆開,睡眠也會好一些。

2.維持社交互動:國外調查指出,人際關係的改變,以及互動的遽然減少,是加重壓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雖然不能實體接觸,但透過通訊工具,維持親人朋友之間的連結,彼此加油打氣,就算蝸居在家心中也有伴。【右圖:透過通訊工具適度地吸收疫情相關資訊、維持親人朋友之間的連結,都能適度維持睡眠品質】

3.積極安排作息:許多人把疫情警戒期間的種種限制,當作颱風假一般在家放空。不過一、兩天的放空變成一、兩個月,影響何止百倍。生活作息的規律性一旦打破,身心健康的基礎就會動搖。無論三級警戒或是解封,都要積極規劃生活作息,以穩定為優先,不然很容易就出現三餐不定時,日夜顛倒的現象。

守住上面3個原則是基礎,當然,還是有些人很難做到,或是因其他因素而沒辦法在疫情下睡得好。如果這樣的睡眠障礙,發生頻率高,嚴重程度也不低,更影響白天精神與生活品質,建議要儘早就醫,避免釀成更大的健康危害。(文/李信謙,北醫附醫精神科、睡眠中心主任)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