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廖崇斌副教授學術分享:探索疾病的病理機轉與未來可能的治療標的

廖崇斌副教授於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取得病理學博士學位,畢業後分別於紐約史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和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且表現傑出,在美國西南醫學中心皮膚學科升任研究型教師,2020年返臺加入臺北醫學大學成為醫學科學研究所新進教師。

廖老師主要的研究領域是遺傳性腫瘤疾病神經纖維瘤症第一型(NF1)和毛囊幹細胞的分化,研究方法主要透過細胞培養與基因轉殖動物模型,探索疾病的病理機轉與未來可能的治療標的,在NF1相關腫瘤的研究中,團隊發現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在神經纖維瘤的腫瘤微環境中扮演重要角色,推測組織發炎可能是誘發神經纖維瘤形成的原因之一,在毛囊幹細胞的研究中,團隊透過基因轉殖研究,成功建立了灰髮與禿髮的小鼠模型,這些發現或許未來可以幫助解釋人類老化過程中灰髮與禿髮現象產生的分子機轉,研究室的長期的目標是透過實驗室的研究,回答重要的科學問題與幫助解決醫學上的需求。【上圖: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廖崇斌副教授】

廖老師的主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許多著名國際期刊,包括:《臨床研究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基因與發育》(Genes & Development)、《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優異的研究成果也榮獲許多國內外單位的研究獎勵支持,包括美國兒童癌症基金會(Children’s Tumor Foundation)、美國皮膚學科基金會(Dermatology Foundation)、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教育部深耕計畫、北醫奇美結盟醫院計畫、北醫新進教師補助。(文/研究發展處整理)

分類: 前期, 前期:學術分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