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邁向創新型大學典範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到來,在這團圓的時刻,臺北醫學大學也傳來各項佳音,在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2021年9月2日發表2022的世界大學排名中,排名全球前201250名,較2021年的301350名,大幅躍升了近百名,也遠遠超越北醫2030《未來十年願景發展白皮書》中的目標。

此外,本校3研究團隊獲得2021科技部未來科技獎,是醫學大學獲獎數最多的學校,分別為:李岡遠人研長團隊(劉承賢、孫偉倫)的「器官晶片-三維細胞培養與藥物測試篩選的陣列平臺」;醫學科技學院潘秀玲副院長團隊(皇甫維君、楊家榮、黃瀚立)的「抗癌小分子新藥之臨床前開發與精準治療策略」;陳震宇副校長團隊(許明暉、張資昊、陳志榮、蕭世欣)的「多模肺癌臨床智慧決策分享輔助系統」。【左圖:本校2022 THE世界大學排名前250名,居全臺進榜的40所公私立大學中名列國內第2】

而由建煌主持的「『婦女精準健康』大數據應用於女性乳癌及不孕症創新人工智慧檢測模式開發計畫」,及萬芳醫院陳大樑教授主持「建置轉譯導向婦癌生醫巨量資料庫開發精準醫療輔助系統」兩項大型計劃,也於今年獲得科技部健康大數據永續平臺計劃補助4年,補助金額累計逾億元。

近一年半來,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蔓延,北醫體系為國內重要醫學教育機構,除肩負教育與醫療服務的重任,更直接面對COVID-19的威脅與挑戰。值此期間,北醫大仍不斷的自我要求與期許,不僅於2020年正式從研究型大學步入創新型大學的定位;2021年更落實於邁向創新型大學的典範;加上本校癌症大樓、精緻型質子中心、雙和B基地等重大硬體工程於2021、2022年陸續完工,更讓北醫大正式啟動了第三成長曲線。

北醫未來一年的發展重點,除持續落實創新型大學的發展定位,校務推展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於110學年度正式啟用癌症大樓及質子中心;完成雙和醫院B基地搬遷,打造北醫創新創業生態系;深化重點研究特色,落實研發成果的產業應用性;配合政府2030年雙語國家政策,推動北醫雙語化學習;持續強化核心醫療、推動醫療創新與長照養護產業;重視人才及主管培育是北醫持續成長的根基;持續提升北醫的國際影響力。【上圖:雙和B基地(左圖)及臺北癌症大樓(右圖)等建設,對北醫未來60年深具影響】

最後,整個北醫大的發展仍要回歸我們的定位,重視醫學教育,強調生醫臨床的應用,讓北醫成為具社會影響力的創新型大學,一起邁向創新型大學典範,成為臺灣的史丹佛大學。【下圖:隨著幾項重大建設的落成,北醫大正式啟動了第三成長曲線】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林建煌謹誌2021/09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