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科技帶動攜帶型超音波掃描儀發展,從動輒數百萬元的機型,已經演化至數十萬元的無線手持式超音波,也開創許多新的超音波報告系統需求,為了簡化超音波報告的流程,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明錦醫師與神經內科主任陳龍醫師憑藉各自的醫學資訊與臨床專業,成功開發一套輔助醫師可便捷操作且精準完成頸部超音波檢查報告的系統。並於2021年6月正式成立臺北醫學大學的衍生新創公司「台捷醫資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腦血管疾病是10大死因的第4名,頸動脈血管的超音波檢查仍然是腦血管疾病診斷的最佳利器。目前在醫院安排精密的超音波儀器檢查,仍然大量依賴醫師人工判讀,醫師需反覆觀察數十張的頸部超音波影像與血管流速,所以在整個判讀的過程中,醫師需要非常專注並記憶是哪一條與哪一邊的血管結果,因此,醫師完成報告之過程,皆相當耗時和繁複。另外,經初步的品質評估,估計目前的人工判讀報告大約有4%的錯誤,其中即包含血管左右側紀錄錯誤與血管紀錄錯誤,或者是數值疏漏。
為增進人工判讀頸部超音波的品質,除了速度的提升之外,台捷醫資希望能大幅減少人為的錯誤,於是利用人工智慧來協助醫生產生頸部超音波檢查報告,預期可達成下列目標:
1.完整的工作流程:開發獨立的影像伺服器與瀏覽器(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PACS),可整合超音波影像與電子病歷資料。
2.自動化判讀血管狹窄程度:根據血管流速,自動判讀血管狹窄程度。
3.支援中風登錄大型資料庫:根據目前電子病歷標準FHIR(Fast Healthcare Interoperability Resources),儲存超音波檢查資料,可支援跨院與跨國交換格式。
台捷醫資已掌握了關鍵影像報告技術,將來可以跨足各式各樣的臨床醫學影像與不同部位所需的超音波檢查,例如:腦部核磁共振影像、電腦斷層影像、以及心臟超音波等,透過台捷醫資的平臺,利用人工智慧快速輸出專業檢查報告的服務,未來期能成為北醫大跨領域的科研創新實作典範,成功與醫療影像設備產業進行鏈結,將此商業模式拓展為國際化服務。(文/事業發展處)【下圖:雙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陳龍醫師(左3)、神經外科林明錦醫師(左4)與工作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