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療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讓腦部轉移腫瘤不再絕望

腦部轉移性腫瘤是腦部影像檢查最容易發現到的惡性腫瘤,臺灣每年估計有1.5~2萬例腦部轉移,常見的腫瘤來源包括肺癌、乳癌,及大腸癌,隨著化療藥物,標靶藥物的發展,原發腫瘤處的控制越來越好,患者存活的時間也增長,但也因此原發腫瘤隨著血液可以躲藏在擁有血腦障蔽的腦部,逃過正子掃描殘留腫瘤的檢查與化療藥物的治療,因此發生腦部轉移性腫瘤。

傳統癌症的分期是為了預測患者接受治療的存活期,腦部轉移在各種惡性腫瘤的分期中,皆屬於第4期,對於第4期的患者,過去的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僅能維持患者6個月左右的存活期,因此每當患者與家屬被告知腦部轉移腫瘤的診斷時,聽到分期是末期的第4期,常常充滿絕望。

臺灣由於健保的普及,癌症治療的費用與可近性比國外好很多。近10年來,由於標靶藥物的發展,免疫療法的進步,甚至細胞治療的發展,腫瘤的治療與控制進步很多,傳統的分期方法對於存活期長短的預測已與過去20年不同,患者的存活期主要與原發腫瘤的控制是否良好有關,是否發生肺部與肝臟的器官失能,較不會因為腦部轉移而造成直接的生命威脅,但腦部轉移腫瘤如果不治療,腫瘤持續生長會造成患者神經功能的失能,造成癱瘓,進一步嗜睡,最後造成持續臥床,反覆發生吸入性肺炎、尿路感染或褥瘡,由於細菌感染而產生敗血症而辭世,因此腦部轉移與原發腫瘤都需積極治療。【右圖:臺北癌症中心腦腫瘤及腦轉移團隊召集人蔣永孝醫師】

腦部轉移性腫瘤的數量、位置、大小,與患者的症狀、治療方式很有關係,治療的方式包括手術移除腫瘤、加馬刀放射手術治療、與全腦放射線照射。

對於多處散在性的腦部轉移性腫瘤,或腫瘤已發生硬腦膜的廣泛轉移,全腦放射線治療,有比較理想的腫瘤控制功效,然而患者需接受30~40天的分次照射,花費寶貴的時間。全腦照射也會對健康腦部造成傷害,接受治療的患者在半年後會產生失智與人格改變的後遺症。在日本與美國等醫療資源豐富的國家,對於腦部轉移腫瘤的患者,已盡量不使用全腦照射來治療患者,以保護患者所剩有限存活期的生活品質。

對於單一顆的腦部轉移性腫瘤,大小大於3公分,生長部位在手術容易到達地方,首選是開顱手術移除腫瘤,對於腫瘤造成腫瘤周邊腦水腫的影響能大幅改善。如果需要精準的導航來切片,需要先將患者頭部局部麻醉後鎖進頭骨,固定在立體定位架上,再接受影像檢查後,進刀房麻醉。在立體定位架架上,切片器械執行切片手術。提供精準度小於0.4mm的定位,讓開顱手術精準低侵犯性。將腫瘤周圍腦部損害降至最低,患者恢復快速,術後5~7天即可出院。【左圖:移除腫瘤的開顱手術】

對於小於3公分的腦部轉移腫瘤,或腫瘤切除手術後殘餘的腫瘤,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能提供後續治療。對於腦部轉移腫瘤分佈在腦部雙側不同位置的腫瘤,可以同時治療,非常方便;患者接受加馬刀立體定位放射手術僅需一天時間即能完成治療,不用花費全腦放射線治療的30~40天。由於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精準,腫瘤周圍腦部損傷的狀況可以降到最低。讓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得到腦轉移瘤最快速的治療。

臺北癌症中心的腦腫瘤及腦轉移團隊結合一校三院最堅強的團隊與設備,並結合神經外科、放射腫瘤科等專家,可以提供腦轉移患者最好的治療,讓腦轉移瘤不再讓患者與家屬感到絕望。(文/蔣永孝,臺北癌症中心腦腫瘤及腦轉移團隊召集人暨北醫附醫神經外科醫師)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