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不要讓手術病人餓這麼久?」就是這樣的起心動念,讓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在2016年11月展開病人術後加速康復(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旅程,但有別於其他機構多以專科手術模式推行,北醫附設醫院將4項核心ERAS執行項目,落實推行於全院手術病人,讓每位住院病人能盡快康復回歸社區。
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表示,近年ERAS在手術病人照護扮演重要角色,尤其2022年衛生福利部更將ERAS元素,納入最新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3:提升手術安全項目中。為使國人更了解推動模式,本院於8月3日於北醫大國際會議廳16樓,辦理「手術安全新模式-ERAS交流會」,邀請臺灣ERAS推行醫院分享執行經驗。【右圖: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
術後加速恢復(ERAS)最早於哥本哈根大學Henrik Kehlet教授在1995年發起,在歐美已有許多重大專科手術證實ERAS確實可縮短住院天數及降低手術併發症,同時提升病家滿意度。但如何創新突破並促進跨科照護團隊合作,在實證依據的照護處置下,照顧每位手術住院的病人,是本院推動ERAS的契機。
北醫附設醫院魏柏立副院長指出,排除手術前後例行的業務常規,如營養建議、麻醉評估等,並以不增加民眾費用負擔下,初期以臨床科13個術式導入ERAS標準化醫囑組套,發現在不影響照護品質下,可加速病人術後恢復。
不過,要將ERAS展開到全院外科系執行,勢必得改善醫護團隊間溝通不足、文字醫囑書寫不清楚、縮寫認知不一致等常見問題。時任醫品部主任,現任麻醉科主任張淳昭醫師分享,本院在2016年11月成立全院跨團隊ERAS推動工作小組,透過修訂臨床路徑及設定標準化醫囑套餐,直接納入住院醫令讓醫師方便執行,同時行政部門也可透過資訊系統進行數據分析與監測執行狀況。【左圖:北醫附設醫院魏柏立副院長】
張淳昭主任說,在第一階段13個術式的執行經驗並參考實證資料,本著照顧每位手術病人的角度出發,挑選出成效最佳的ERAS共通三項目:術後提早進食、術後提早拔除導尿管,和術後提早下床活動,創新運用在所有住院手術病人的照護。於2017年9月擴大推動到全院所有手術病人,確保在本院接受手術病人可以快速回歸日常生活外,也可以獲得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滿足病人術後免挨餓,那術前呢?在2020年4月北醫附設醫院新增「術前2小時禁食」,魏柏立副院長強調,讓病人術前2小時還可以喝些液態或軟質食物,不用空腹8小時以上,避免過度飢餓的不適感,仍可以維護手術麻醉病人之安全。同時,發現有執行ERAS 4項核心醫囑,不僅可加速病人恢復也不影響路徑異常率,平均術後住院天數從2017年4.2天,推行至今已降至2.6天,非計畫3日再急診及手術室重返等併發症也有顯著下降,同時住院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賴感因加強衛教而有明顯提升。
2022年衛福部在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納入ERAS元素,殷切期望能落實手術麻醉的整合照護。邱仲峯院長表示,本院為促進同儕醫院相互交流品質共好,規劃一系列病安目標活動,也預告12月18日將與臺灣術後加速康復學會共同舉辦「2022術後加速康復國際專家論壇」,敬邀國內外專家學者共襄盛舉,為全臺病人提供更安全的照護服務。(文/北醫附設醫院)【下圖: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8月3日舉行「手術全新模式-ERAS交流會」,邀請ERAS推行醫院分享執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