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久」,為了讓更多腦性麻痺病童家屬可以了解最新的醫療及復健趨勢,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於2022年8月27日舉辦「腦性麻痺新知暨家長座談會」,除了跨科別治療團隊與會,更邀請專家說明最新的再生醫療趨勢。此外,北醫附設醫院積極採用機器人復健療法,2021年共有325人次接受治療,對於病童的肌力與活動力皆有顯著提升,幫助腦麻病童能勇敢邁出人生的下一步。
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表示,本院長期致力於兒童早期療育發展的治療與預防,其中腦性麻痺是造成兒童動作發展障礙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為了提供腦性麻痺病童最好的醫療與復健,除了引進最新的機器人步態訓練系統外,更針對腦麻病童打造包括小兒科、神經外科、復健科等跨科別團隊,希望能夠大手牽小手,讓腦麻病童也能重回人生的賽場奔跑。
曾頌惠副院長指出,為了幫助民眾了解腦麻病童行動能力的最新療法,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指導下,北醫附設醫院與臺大醫院復健醫學部、兒童復健醫學會以及臺灣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CF)研究學會共同舉辦這場座談會,會中邀請專家解說腦性麻痺最新治療研究,包括上下肢機器人復健、肉毒桿菌注射、再生醫療與腦性麻痺的全人照護等,希望帶給腦麻病童家庭更全面的支持。【上圖:北醫附設醫院邱仲峯院長(左圖)及曾頌惠副院長(右圖)】
曾副院長表示,北醫附設醫院長期關注腦麻病童,自2012年至2021年12月,診療超過311位罹患腦性麻痺的病童,約占全國腦性麻痺患者7%。在機器人復健方面,2021年接受上肢、下肢復健機器人治療的病童共有325人次,療程後在行走功能、行走速度、手部抓握力量等方面都有顯著進步,不但能幫助病童提高參與學校活動的行動力以及完成課業活動所需的手部操作能力外,更可增加病童參與社會的信心並提升家庭生活品質。【左圖:北醫附設醫院積極採用機器人復健療法】
聯合國《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和《兒童權利公約》中,皆強調特殊需求者參與權和表意權的重要性,相關理念也在臺灣發酵。本次活動邀請腦麻病友、家庭或服務提供者,用影片的方式記錄「我們一起努力並享受社會參與」的故事,並在活動現場和大家分享,希望藉由這個方式,陪伴家長協助改善孩子的發展障礙問題與生活品質。(文/北醫附設醫院)【下圖:北醫附設醫院與臺大醫院復健醫學部、兒童復健醫學會、臺灣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研究學會共同舉辦「腦性麻痺新知暨家長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