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家齊聚臺北醫學大學,共議遠距醫療未來

國家衛生研究院、臺北醫學大學、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於2024 年9月28日聯合舉辦「遠距醫療國際研討會」,衛生福利部邱泰源部長、本校陳瑞杰董事長、吳麥斯校長、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以及國衛院司徒惠康院長等國內外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呼籲全球不應因疫情消退而放棄遠距醫療。面對高齡化社會、醫護人力缺乏及響應永續、節能減碳等挑戰,遠距醫療不僅是未來趨勢,更將形塑臺灣醫療照護的未來。


【上圖:衛福部長邱泰源(左5)、北醫大董事長陳瑞杰(左6)、校長吳麥斯(右3)、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左3),以及國衛院長司徒惠康(左4)等人合影】

遠距醫療的概念在國際間已存在數十年,自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以來,醫療系統發生了顯著變化,包括超前部署、跨單位整合、疫苗開發等,「通訊診察」在此期間也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北醫的遠距醫療團隊為例,至今已超過10年,北醫除了早早成立了「遠距健康照護中心」,在重症照護和急診方面也有遠距的設計。

陳瑞杰董事長在開場演講中發表「遠距醫療:型塑臺灣醫療照護的未來」的主題演講。他指出,遠距醫療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結束後並未消失,而是從「遠距醫療」轉型到「遠距健康」,從急症走向慢性照護。當疫情爆發時,視訊診療是緊急應對措施;而在疫情消退後,視訊診療則可應用於慢性疾病或長期照護的遠距監測。

陳董事長強調,遠距醫療是以個人、家庭為單位,在災難或疫情爆發時,若有完善的遠距醫療系統,社會大眾不會再恐慌,能夠如常得到良好的健康照護,這也是「韌性醫療」的具體展現。疫後時代遠距醫療面臨四大挑戰:法規、給付、科技及安全面,包括通訊診療的法規與給付是否提供足夠的誘因;遠距醫療的商業模式與科技應用,如智慧醫療與物聯網的互通、虛實整合;以及上網與病患個資的安全性。此次研討會邀請國內外產、官、學、醫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逐一提出解決方案,讓臺灣醫界先進更了解通訊診療業務在國內外的推動與發展。

隨著新形態的醫療不斷產生,遠距醫療未來不僅侷限於醫療,還可擴大到教育、健康照顧、體重管理等層面。例如,過去臨床試驗只能在醫療機構內進行,如今運用遠距醫療,受試者在家也可以參與臨床試驗,讓臨床試驗更貼近真實數據。此外,美國的癌症中心病患透過門診化療、視訊診療,在家即可輕鬆看診,將癌症用藥送到家。

研討會還邀請了美國梅奧診所平臺(Mayo Clinic Platform)數位健康中心醫學總監Michael J. Maniaci分享美國在疫後通訊診療的變化,及梅奧診所平臺在美國推出家庭醫院的成效。隨後,國內各界專家學者分享遠距醫療在國際醫療領域的投入、穿戴式設備與物聯網的推動、精準醫療的科技發展與趨勢、遠距藥事服務在亞洲的發展。此外,日本九州大學遠距醫療中心首席技術長工藤孔梨子拝(Kuriko Kudo)博士也分享了「亞洲醫師對遠距醫療的技術援助與新興科技」,探討日本高齡社會遠距照護的發展。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每年針對各界所提出之衛生福利重要議題,依其重要性、急迫性、前瞻性排序,組成獨立的專家委員會,根據各國研究結果及自身實務經驗,研議出具有科學實證之政策建言,為臺灣衛生福利體系開創新格局。並以學習型研討會之方式將研究成果導入學習型健康照護系統(Learning Health Systems , LHS)轉譯醫學的觀念,希望激勵更多、更廣泛的人員來領導推動相關衛生福利體系之改善、持續學習,不斷改進醫療體系建言,使科學研究的實證資料,回饋到民眾有感的照護改善。

有鑑於此,衛福部於前年提出「通訊診察治療服務之診所可行性並提出行政管理建議」議題,委由國衛院論壇於去年協請北醫大陳瑞杰董事長與陽明交大林奇宏校長擔任議題召集人,共同研議並提出通訊診察之相關政策建言,亦成為促成本次國際研討會之濫觴,就遠距醫療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所面對的挑戰研析與形成共識。(文/管理發展中心‧秘書處)【下圖: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臺北醫學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共同舉辦「遠距醫療國際研討會」】

分類: 落實價值健康照護。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