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個月來,大家是否注意到經常出現的帶狀皰疹廣告呢?帶狀皰疹,也就是俗稱的「皮蛇」,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好痛!」根據台灣疼痛醫學會的資料顯示,臺灣每年約有12萬人罹患帶狀皰疹,而終身罹患帶狀皰疹的風險高達32.2%,也就是說,臺灣大約每3個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至少會得到一次帶狀皰疹。
還記得水痘嗎?在水痘復原後,病毒並不會消失,反而會終身潛伏在神經根內伺機而動,等待再度活化。水痘和帶狀皰疹是由同一種病毒感染或活化而來的,當免疫力下降時,這些潛伏的病毒就會重新活化。初期症狀包括局部皮膚的搔癢和刺痛,通常在1~2天內,患部會出現皮疹和叢狀水泡,3~5後,水泡會化膿、結痂,一般會在2~4週內痊癒。
當病毒侵襲神經節時,會沿著體內的神經傳播,也就是說,病毒一旦進入神經,便可能引發併發症。雙和醫院神經內科的陳柏志醫師指出,帶狀皰疹神經痛的症狀包括搔癢、燒灼痛、刺痛及極度敏感,甚至輕微摩擦或風吹都會引發疼痛,還可能導致骨骼或關節的疼痛,病毒量多寡及其侵襲部位都會影響疼痛的嚴重程度。50歲以上曾得過水痘的人、免疫力較低的人與長期勞累者,都是帶狀皰疹的高危險群。【左圖:雙和醫院神經內科的陳柏志醫師】
陳柏志醫師說,患者就診後的首要治療方式是使用第一線抗病毒藥物,若症狀未明顯改善,才會進一步使用緩解神經痛的特殊藥物。在患者康復後,醫師會建議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如果帶狀皰疹發生在臉部、會陰部或肛門,則建議住院治療,因為臉部離腦部較近,病毒容易沿著神經傳入腦部,而會陰部及肛門則可能影響括約肌,導致排泄功能異常,因此需要密切觀察。【右圖:帶狀皰疹生活指南】
此外,施打帶狀皰疹疫苗可以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生率與復發率。雖然已經得過帶狀皰疹的人短期內再次發作的機率低,但長期來看仍有復發風險,因此仍可考慮施打疫苗,但不建議在帶狀皰疹急性發作期接種,陳柏志醫師補充說道。
透過充足休息、均衡飲食,以及減輕壓力等健康的生活習慣,再加上接種疫苗,是預防帶狀皰疹的重要策略,這些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帶狀皰疹的發病風險。此外,雙和醫院提供帶狀皰疹疫苗的接種服務,有需求的民眾可前往神經內科或皮膚科就診,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並提供完整的建議與安排。(文/雙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