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和醫院是衛生福利部指定罕病及重症兒童的後送醫院,透過跨科別跨領域團隊合作,為這些特殊孩子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照護。雙和醫院兒科3大照護領域包含早產兒、兒童及青少年。
早產兒就像上天未完成的天使,需要最細膩的保護。在新生兒加護病房裡,小小的身軀被各種精密儀器環繞,監測著他們每一次的心跳與呼吸,確保這些脆弱的小生命能穩定成長。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給早產兒安心長大的機會。
在兒科病房裡,有兩類罕病兒童需長期照護,其中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以及裘馨氏肌肉失養症(DMD)。雖然目前無法治癒,但透過呼吸治療、物理復健、營養調理的整合照護,能有效延緩病程,多爭取一天時間,就多一分等待新療法的希望。
脊髓性肌肉萎縮症是一種染色體基因缺損,遺傳性神經退行性疾病,會導致運動神經元退化,進而影響肌肉功能,造成肌肉萎縮、無力,最終會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左圖:雙和醫院兒科部郭雲鼎主任】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與X染色體遺傳相關,男孩患病機率高,女孩即使表現健康,也可能成為隱性帶因者,進而將此缺陷基因傳遞給後代。因為缺乏關鍵蛋白質,肌肉細胞隨時間變得脆弱受損,經年累月伸展與撕裂後,肌細胞容易萎縮,若呼吸與行動相關的肌肉萎縮,可能出現呼吸衰竭,進而導致心臟肌肉受波及,導致心臟功能逐漸退化,危及生命。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研究已發現部分隱性帶因者也可能展現輕微症狀,不再如過去認為的完全無症狀。
大家一定很好奇,青少年為什麼是看兒科,這是因為18歲以下的兒童與青少年,身心發展未達穩定狀態,且在疾病症狀表現與治療方式上,與成年人存在差異,所以世界各國和臺灣都訂定18歲以下屬於兒科的範疇。
青春期就像一場風暴,我們可以是孩子的避風港,目前雙和醫院已成立青少年特別門診,由兒科、精神科、家醫科、婦產科、護理師、營養師、心理師與社工團隊組成青少年親善照護工作小組,整合所有相關資源。青少年親善門診不只看疾病,更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與成長困惑,從叛逆行為到情緒管理,從生理變化到人際關係,用專業與理解,幫助他們度過這段蛻變期。【右圖:青春期就像一場風暴,雙和醫院青少年特別門診可以是孩子的避風港】
疾病的旅程漫長而艱辛,醫院不只是治療場所,更是家庭的依靠,郭雲鼎醫師說,照顧罕病孩子就像跑馬拉松,家長要記得補充自己的水分,往往在全心投入照顧孩子時,忽略自身需求。當照顧者耗盡能量,整個家庭支持系統就會受到影響,唯有照顧好自己,才能更好的照顧孩子。
對於罕病和重症兒童來說,醫療不是短期抗戰,而是長期相伴。雙和醫院為這些特殊孩子建立了完整的追蹤系統,確保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能獲得持續且適切的照護。這些年來,郭雲鼎醫師的患者中,許多孩子從襁褓嬰兒成長為青年才俊,有的甚至已為人父母,他說,看著自己治療過的孩子茁壯成長,這種成就感超越了一切的辛勞。(文/雙和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