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醫資所雪必兒副教授團隊以「居家快篩評估COVID-19」,驚豔MIT黑客松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因應疫情延燒,特舉辦COVID-19黑客松,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所副教授雪必兒(Shabbir Syed Abdul)參與競賽並勝出,研發團隊設計一套「居家快篩評估APP」,使用者可透過APP評估感染COVID-19的風險高低,決定是否進一步至醫院快篩。

MIT於2020年4月舉辦國際黑客松,號召逾千名全球好手集思廣益,找出COVID-19疫情的解決方案,雪必兒副教授經評選後,與來自美國、香港、哥倫比亞等國成員組成研發團隊,設計「Smart Triage」智慧快篩APP,期望透過APP快篩,減少民眾前往醫院,降低感染機率。

臺北醫學大學AI醫療研究中心副主任及執行長李友專表示:「雪必兒教授在此次競賽脫穎而出,足見北醫大深耕醫療人工智慧領域多年的成果。我們樂見各國積極投入新興疾病的研究,當累積更多的資料,我們能更理解疾病,並透過AI醫療找尋解法,降低對未知的恐懼,也降低對經濟的重創。」

雪必兒副教授指出,Smart Triage主要透過美、中兩國72,000筆COVID-19的確診病例資料庫進行分析,使用者在APP輸入年紀、生活習慣、病史及目前症狀後,APP將提供數據,告知使用者目前的危急程度,並進一步自我判斷是否需要前往就醫快篩。APP的設計是根據民眾的資訊及症狀,如:是否有嗅覺喪失、咳嗽,是否有糖尿病史、菸癮等情形,最後算出使用者感染COVID-19的風險高低,使用者也可知道目前狀況是否有前往就醫快篩的急迫性,如果分數偏低,使用者則應該避免前往醫院,增加感染風險。【左圖:臺北醫學大學AI醫療研究中心李友專執行長】

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許多民眾憂心焦慮,甚至不少人僅出現一點症狀就會想到醫院就醫、快篩,但事實上,這些人可能健康沒有大礙,卻因為前往醫院曝露在風險環境中,反而增加感染COVID-19的機率,而研發團隊設計該款APP主要希望為醫院快篩更有效率並分流人潮,避免沒有就醫急迫性的民眾前往醫院,減少不必要的傳染途徑,因此利用數千名COVID-19確診患者的資訊設計一套加權計分系統,讓民眾透過APP知道可能感染COVID-19的風險機率。

由於疫情全球肆虐,各國醫護人力與資源面臨極大考驗。雪必兒表示,該款APP的設計不僅協助民眾自我評估感染風險,同時可結合醫院掛號看診系統,APP會提供等待快篩的時間,同時顯示其他候診民眾感染COVID-19的風險,讓使用者視時間前往醫院,除可進行有效分流,並降低群聚感染風險。(文/醫學科技學院)【右圖:臺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所副教授雪必兒】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