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日北醫大將歡慶58週年校慶,兩年後即將堂堂邁入一甲子,在這個關鍵時刻,除了歡欣鼓舞、繼往開來之餘,我們更要淬礪奮發,為北醫大開創更美好的境界。
今年4月正是校史上重要一頁,16日率全國大學之先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簽屬合作備忘錄,將規劃專業師資共同授課、數位學術資源共享;17日是北醫創新能量重要基地的跨領域學院正式揭牌;21日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在雙和醫院第二醫療大樓成立。
跨領域教育是當前重要的人才培育趨勢,北醫大雖是以醫藥生技為發展主軸的大學,但面對資訊爆炸、凡事都講求整合的時代,成立跨領域學院,就是要培養學生成為具廣度的生醫人才,讓學生有面對未來的能力,這是教育機構責無旁貸的責任,也是北醫永續發展的一環。有別於各大學跨領域學院多為「虛擬學院」,北醫大特別在杏春樓1樓及B1打造逾500坪、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空間,透過開放式空間結合跨域課程及活動,打破專業學系間的高牆、顛覆傳統教室框架,讓學生更能跨域學習、擴大學習視野,成為新世代的創新人才。【左圖:跨領域學院於4月17日揭牌】【右圖:同學踴躍使用學院內的自主學習空間】
神經醫學一直是本校的重要發展領域,這次整合北醫附醫、萬芳及雙和等三附屬醫院的神經內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神經復健的醫師,再加上學校基礎神經科學的教師及研究人員等逾百名專業醫事人才,成立「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兼具教學、研究及醫療服務的功能,並設立12個次專科,將是國內醫師人數最多、次專科最完整的神經醫學中心。相信在首任院長,也是國際知名的腦血管神經及顱底腫瘤專家杜永光教授的帶領下,必能將中心打造為國際級的神經醫學中心,成為北醫新亮點。【左圖: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從雙和醫院第二醫療大樓出發,邁向國際】
故宮博物院繼2014年與香港城市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之後,首度與國內大學合作,今後除將共同開設故宮專題微學程,並進一步落實「醫藥典籍」的合作研究,也邀請故宮參與「李時珍五百年:醫藥、飲食與文化」的國際研討會。另外,我們也將運用醫學科技,透過北醫附設醫院影像醫學部,以斷層掃描鑑定故宮珍藏「象牙球」超過20層的結構等研究面向,期待透過彼此的專業,將醫學、人文與藝術,做更緊密的結合。【右圖:北醫大林建煌校長(左)及學生代表陳紀縈同學(中)致贈學生親手製作的學習成品予故宮博物院,由黃永泰副院長(右)代表接受】
建設,是為了更美好的未來,今日北醫的各項重大建設為本校開創璀燦的未來,唯有不斷創新、奮進,才能永續發展、生生不息;北醫大半世紀來從吳興街的3間鐵皮屋、醫牙藥3學系,發展至今2校區(校本部、大安校區)、6附屬醫院(北醫附醫、萬芳醫院、雙和醫院、臺北癌症中心、臺北神經醫學中心及寧波醫療中心)、11學院、1通識教育中心、15學系組及40研究所。建煌衷心感謝前輩的胼手胝足、努力打拼,也感謝北醫師生齊心協力攜手合作,成就北醫大再上層樓的美好未來與發展。【圖:北醫昔(左圖)今(右圖)大不同,明日又將展現不同的風貌】
在58週年校慶的前夕,跨領域學院、臺北神經醫學中心的設立,為本校樹立了新的里程碑,君蔚樓、人社院大樓即將落成啟用,臺北癌症中心精緻質子治療中心、臺北癌症中心大樓、雙和醫院B基地教學研究大樓及生醫科技大樓陸續興建,北醫的地貌與版圖又是一番新局面;歡迎所有北醫人一起共襄盛舉,為未來的「今日北醫」奠基,書寫北醫新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