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健康名人堂」專欄刊登閻雲校長:〈長照不能事不關己,老人應有專屬醫療〉一文

長照是我國未來最重要的社會工程之一,絕不容失敗,但年初試辦以來卻遭遇不少問題,不免令人憂心。

█準備好老化,長照才能推行
檢視長照的諸多問題,不外乎心態,而「不知老之將至」這句流傳已久的古話,正是最貼切的寫照。我們一生,自生下那刻起,就沒有準備好死亡,更沒有準備好老化。

也因此,當我們攬鏡自照,往往對年華老去視而不見,甚至嘗試用美容化妝來掩蓋一切,殊不知老之將至也是一種美。既然對老少了應有的認知,一旦老成為事實,排斥就成了理所當然,好比我們愛我們的父母,但怕他們的煩,就算去探視,也耐不住久坐,不是滑手機,就是翻雜誌,待不到幾分鐘就想離開。如果對親如父母的老人都有如此心態,又哪能奢望以人為本的長照能順利推行?【右圖:閻雲校長表示「長照是我國未來最重要的社會工程之一」】

個人覺得,從年輕開始就應對老及長照有正確的認知和體會,我服務的臺北醫學大學有很多服務性學生社團,每到寒暑假都前往山地離島等偏鄉服務。

我常鼓勵這群學生走進養老院,去跟老人接觸,從互動中,體認老人的特質,提供最適宜的服務,這些服務最後都會回饋給自己,因為他們終將變老,也需要關懷與照護。【左圖:北醫大綠十字服務隊診療組員在義診站內為當地阿公阿嬤進行身體檢查】

█有優質人才,更勝長照據點
就因如此,服務學習已成為長照相當重要的一環,一旦少了服務學習培養出來的充足人力,長照政策勢將難以落實。

身為醫學教育工作者,我們無時無刻在思考如何培養更多優質長照人才,而培養場域不限於校園裡的課堂,還包括散在社會各角落的戶外教室,培養一批批充滿熱情的優質人力,這將比設置A、B、C級長照據點還要重要。

常有人說年輕人不願當長照服務員,哪怕給高薪也不做,這是事實,卻也不全然,關鍵在於他們是否對長照有足夠且正確的認知。沒有知識,就沒有勇氣,只要年輕人了解長照的意涵,也有專業技能,就有勇氣投入。【右圖:在社會上培養充滿熱情的優質人力,將比設置A、B、C級長照據點還要重要】

現在人活得越來越久,65歲不算老,75歲才剛要開始老,就連聯合國也打算把老年人定義從65歲往75歲挪移,65至75歲活動力仍強的這群半老不老人,逐漸成了另一個新的社會問題。以日本為例,日本經濟某種程度上是被老人經濟給拖垮的,有錢老人不敢花錢,因為不知道還要活多久;沒錢老人沒錢花,更不知能再活多久。

█視老人需求,提供特有醫療
要這群半老不老的人放心消費,挹注長照財源,就要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但就算近來最夯的個人醫療,他們也常是被忽略的一群,比如進診間量血壓時,傳統血壓計常把手臂束得緊緊的,他們的皮下脂肪相對較薄,往往量完已青紫一片了。

此外,嬰兒有專用的頭皮針,老人卻沒有專為他們設計的針頭,加上血管細而脆弱,一不小心就扎到出血,無法享受屬於他們的特有醫療,這何嘗不是另一種不公平。【左圖:即使是簡單的量血壓,年長者也有其特別的需要,圖為綠十字服務隊家庭訪視時為當地的長輩量血壓】

再過幾年,臺灣將有20%老人,接下來的10年內再飆高到30%,占總人口五分之一及三分之一,不能把他們永遠當成剩餘智慧和剩餘價值,整個社會應該要一起努力開發銀髮族為主導的經濟體及教育體,如此才能充分展現長照的精神。

對於長照,我們至今仍冷漠以對,一方面是自認還沒老,長照事不關己,另一方面則來自於恐懼及無知。恐懼是因為覺得自己也快老了,無知則是還不知道如何面對老化這個事實。

臺灣長照沒有失敗的本錢,制度及財源固然重要,人才培育更是成敗的關鍵,今日不做,明天一定後悔。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
閻雲 謹誌2017/04
【下圖:本文已刊載於2016年3月28日《聯合報》「健康名人堂」專欄】

分類: 前期, 前期:發行人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