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光荏苒,自2011年8月1日接任母校臺北醫學大學第9任(第13屆)校長迄今,已邁入第3個年頭,閻雲先向大家拜早年,祝大家吉慶有餘、福祿雙全。同時在此感謝北醫董事會、先進、教職員生、三附屬醫院同仁及所有校友的齊心努力,讓校齡超過53歲的北醫大,近5年在研究發展、教學、產學合作、國際化等方面,展露前所未有的成績,2014年將要呈現何種新面貌,就讓我們一起來打造。
■研究發展:
1.國際聲譽大幅提昇,2013年QS亞洲大學排名第50名,世界大學排名第363名,醫學領域排名第122名,藥學與藥理領域第150名。
2.2013年有5個領域之論文被引用總次數進入ESI排名資料庫。
3.101學年度全校研究總經費達8.37億元、SCI論文篇數1,285篇。
4.成立4個校級特色研究中心:癌症、轉譯醫學、神經損傷及再生、生醫器材研發暨產品試製。
5.自2008年起連續5年,計有9個研究團隊榮獲「第6~10屆國家新創獎」。
6.癌症研究中心通過衛生福利部第一(99~102年)、二期(103~106年)癌症研究計畫,補助總經費近3億元。【圖:閻雲校長向大家拜早年】
■教學卓越:
1.2006年起連續8年獲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5.4億元。
2.2010年獲教育部全國二所「通識領航大學」之一。
3.2011年大學校務評鑑為5項評鑑指標全數通過。
4.2012年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第二週期之全面評鑑通過。
5.2013年通過教育部「自辦系所評鑑」。【圖:北醫大躋升世界頂尖大學前400大、亞洲前50大的排名】
【圖:除通過TMAC第二週期之全面評鑑(左圖),並獲評選為全國二所「通識領航大學」之一(右圖)】
■產學合作:
1.2003年起已與300餘家企業進行產學合作,金額達10億、技轉金額累計2.1億,企業資助研發經費比例領先全國。
2.2004年迄今已累計培育67家廠商及成立6間研究成果衍生新創公司。
3.2009年獲教育部「產學激勵計畫」近5千萬元獎勵,為全國唯一獲獎助之醫學大學。
4.近3年獲義大利、莫斯科等國際發明獎28面金牌、20面銀牌及4面銅牌及7項特別獎。
【圖:北醫大近3年參加莫斯科(左圖)、捷克(右圖)等國際發明展,已獲得28面金牌與多項殊榮】
■國際接軌:
1.102學年度境外學生計有來自42國、372位,其中外國學生151位,為全國醫學校院之冠;北醫大出國見實習學生則有128人;與世界30國家,計133所大學簽定合作協議書,進行密切合作。
2.本校2013科技台灣探索(候鳥計畫)參與學員人數成長,102年度配對志願成功達31名額,居全國之冠。
3.獲教育頒發102學年度「大專校院境外生輔導工作績優學校」。
4.2012年通過「財團法人高等教育國際合作基金會」國際化評鑑。【右上圖:北醫大外國學生人數居全國醫學校院之冠】
5.為國際標準化最完整的大學:全國第一所大學通過WHO人體試驗認證、全球第一所取得WHO國際安全學校(ISS)認證的醫學大學。
6.三家附屬醫院皆二度或三度通過國際醫院JCI認證。
7.執行多件國科會國際合作計畫,近3年獲補助經費達2千餘萬元。【右下圖:北醫大是全球第一所通過ISS認證的醫學大學,也是國內第一所通過再認證的學校】
■人才延攬及培育:
1.2011年起延攬多位國際頂尖學者擔任講座教授。如:劉昉院士、張文昌院士、彭汪嘉康院士、王惠鈞院士、吳成文院士、林仁混院士、許倬雲院士、黃進興院士、鄭永齊院士、鍾正明院士、龔行健院士等。
2.近3年聘任100餘位資深及年輕教師,及50餘位博士後研究。
3.實施教師分流制度:修訂「教師聘任升等實施辦法」,「研究型」教師新增執行人體試驗項目折抵論文分數;「產學型」教師,其專利技轉成果折抵論文分數;「教學型」教師新增師鐸獎、教學優良教師及全國級獎項可折抵論文分數。【圖:本校陳榮邦教授於2013年獲得教育部最高榮譽師鐸獎的肯定】
4.已培育40餘位教學型及研究型主治醫師。
5.近3年共培育近40位醫師科學家。本校訂有「醫師科學家人才培育辦法」,鼓勵具研究潛力之醫學、牙醫學系學生,於修業期間投入醫學領域及跨領域研究修讀博士學位。
【圖:本校師資堅實。左起龔行健院士、劉昉院士、陳振文院長、彭汪嘉康院士、閻雲校長、李組德董事長、張文昌院士、王惠鈞院士、蘇慶華教授、David K. Ann教授等】
■社會貢獻:
1.全國唯一大學常駐非洲史瓦濟蘭(HIV盛行率最高)及聖多美普林西比(瘧疾盛行率最高)醫療團。
2.推動機車安全帽立法、空中緊急醫療救護及無菸餐廳等政策。
3.校友及教師獲醫療奉獻獎者達17位個人獎與2團體獎。
4.本校為教育部評選為示範綠色大學之一,並連續6年榮獲台北市政府頒發「民間企業與團體綠色採購標竿機構」,3家附屬醫院更獲得綠建築、中華民國企業環保獎、《數位時代》雜誌「綠色品牌大調查」醫界榜首等多項殊榮。【圖:北醫附醫已連續4年獲得綠色品牌之肯定】
【圖:北醫大師生每年7、8月組成「熱帶寄生蟲學研究團隊」遠赴史國進行相關研究與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