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日對我來說是一個極具挑戰的日子,因為我選擇了在人生過程中,突然間作了一個轉彎,這是我沒有想到過的挑戰,但我會盡力完成擔任臺北醫學大學校長這個「使命」!
1960年6月1日臺北醫學院創校,在沒有財團及政府的浥助下,胡水旺、徐千田創辦人蓽路藍縷地從三間鐵皮屋開始,到現今的14棟大樓及3家附屬醫院,還締造了多項卓越的成績:是全國第一所組成醫療團隊長駐非洲兩國的大學;學校及附醫醫院分別拿下第13、20及21屆行政院國家品質獎;一校三院均通過永續社會責任報告書國際雙驗證(AA1000暨GRI G3),三家醫院皆通過國際醫院評鑑(JCI),是國內國際標準化最完整之大學;獲教育部指定為全國兩所「通識教育領航大學」之一;誕生了17位醫療奉獻獎得主……這些,無不讓人以北醫為榮!
■推動「品質」的6大目標
閻雲在北醫的任務,只有「品質」兩個字!讓本校學生獲得最好的教育,學校老師作最好的教學,讓了打造優質的研究環境,讓三家附屬醫院提供最佳的醫療服務品質,並著重行政效能與人才培育,務使本校變成最有品質的大學。對於未來的遠景,我將帶領臺北醫學大學成為一個品質化、國際化的大學,並讓「品質」成為學校的品牌之一。未來,就從今天開始,推動以下6大目標!【左圖:牙醫系師生赴南印度義診情形】【右圖:醫學系團隊客觀式結構臨床技能評估(GOSCE)教學】
1.人文深化為基石,形塑教養真價值:塑造一個以醫學本位的醫學大學,成為具有人文深化基礎的大學,讓我們的醫護人員富有人文精神。
2.教育品質為核心,強調和國際接軌:北醫要跟國際接軌,把我們的教育品質帶到國際,並將國際學生帶入北醫校園。
3.研究聚焦以拔尖,發展創新產官學:我們必需把握臺灣的良機,將生物科技帶向更廣泛的層次,並與產官學合作無間。
4.人才培育為職志,重視多元與質量:學校畢竟以教育為本,以人才培育為主,要質量並重,以多元為原則。
5.醫療發展重特色,整合教研新綜效:三家附屬醫院的地理位置不同,所服務的群眾不同,需要互相配合,開創各自的醫療特色,來服務當地的群眾,與病人共同成長。
6.財務成長標的化,配合校院總藍圖:學校的財務及建築物都應進行總體規劃藍圖,學校成長要與財務配套,不作過急的成長,也不作過緩的發展。【左圖:本校青年大使於2010年8月至聖多美普林西比擔任文化交流大使】
■三年深耕計劃
對現下三年的任期,閻雲提出5項「深耕計劃」:
1.教學方面:以不同的評鑑及升等,讓教師成長,並深化教學、研究、行政、臨床等各型的老師,並透過老師的教學提供優質的教育,培養優質學生。
2.研究方面:未來將大幅聚焦在研究,提供研究獎勵及計畫經費、技術轉移,建立共同儀器實驗室、整合實驗室。
3.基因體醫學:著重於個人化醫療的發展,運用蛋白質體學及代謝體學進入轉譯的部分,讓學生及早進入這些實用的醫學。
4.資訊平台:以基礎醫學為平臺,用醫學資訊為主幹,來作轉譯學的研究。【圖:研究是校長深耕的重要方向之一】
5.校務建設:在未來三年裡,提供最好的品質、最好的管理、最好的學籍,朝向高品質及國際化大學邁進!
此外,臨床與研究方面的整合尤其迫切,以研究計畫把一校三院結合起來,此過程需要與各學院院長、教授、主管及董事們花費心血共同執行,並選擇最有利的研究發展方向;此外,還要將大學、學院、學校以及三所醫院緊密連結成一體,才能發揮「加乘」的作用。日後,希望一校三院將攜手齊力研究,並持續加強病人照護,閻雲也將與李祖德董事長共同努力加強學校財務。
財務是現實的,沒有錢就無法完成任務。所以必需考慮,如何在董事長與各董事的裁量規劃下,為未來的三年及三十年,作重大的學校發展,除了前面所說的整體規劃藍圖、技術移轉來創造利基,以及讓老師從北醫實驗室走向產官學界,研發關鍵的、品質化的產品,共創多贏局面。
最後,閻雲認為北醫必需與國家政策及社會結合,提供優質的教學及環境,讓北醫的學生「畢業即就業」,同時將研究提昇至更卓越的階段,並著重轉譯醫學之發展,而三家附屬醫院則要提供各自獨特的醫療服務。醫療最重要的頭家是「病人」,學校裡的頭家是「學生」,人才培養更要注意到身心的平衡發展,除了「人」的關懷外,「品質」是我想提供且是我所能承諾給北醫的。【圖:擘劃北醫大未來整體藍圖,打造品質品牌,共創多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