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大舉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追思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

臺北醫學大學3月26日上午假杏春樓大禮堂舉辦「101學年度解剖教學英靈追思紀念會」,邀請多位大體老師的家屬參加追思活動,並接受學生獻花,表達他們內心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每年春天,大體老師都透過自己的軀體,為無數醫學生開啟習醫之路,好讓這些年輕學子有朝一日走上手術檯時,可以精準無誤地劃下每一刀,解除萬千病患的苦痛。

「當我第一次面對大體老師時,我認為他們是活著的。」北醫醫學系三年級學生林昱緻上完解剖課時,直覺躺在面前的大體老師不僅活在那裡,還活在他們這些學生的心裡。他說,對家屬或他們這些醫學生而言,大體老師人雖走了,但精神依舊在,只是在某些有形的場合裡,永遠缺席罷了。【圖:北醫大學生向大體老師家屬獻花、致意】

大體老師陳金柱就是這麼一個貼心的人,他是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第9屆畢業校友,數十年來一直堅守臨床崗位,至死方休。女兒陳可樂表示,她爸爸活著的時候,再三交待她們幾個兄弟姐妹,有天他真的離開人世時,一定要把他的大體捐給母校,好讓學弟妹可從他身上探索更多人體奧妙。雖然她們覺得萬般不捨,但她爸爸深知國內各醫學院很缺大體老師,多他一具,可讓更多醫學系學生有較多操刀機會,將來好濟世救人。【左圖:追思禮拜場景】

大體老師賴天財寫得一手好書法,生前對子女更是呵護備至,小女兒賴畢鳳最得他的寵愛,平時也最喜歡她摸他的手。她哭紅著眼拜託所有上解剖課的北醫大醫學系學生,大體解剖時,幫她再摸一下爸爸的手,撫慰他的心。

早年曾擔任河南省師範學校校長的江其端,後來投筆從戎,傘兵退役來台後,轉任榮民服務處工作,一年到頭常有人到家裡找他,也常有人藉故送禮,卻全都被他退回去。「他是個非常非常正直的人。」二兒子江行毅記得,曾有人送來一盒餅乾,他父親打開發現裡面還放了些錢,立即追出去,把錢還給人家,不貪不取的個性,讓他感念至今。江其端遺孀顏美津回想起過往,滿是甜美回憶。她說老伴個性非常豁達,常說人死後只剩個軀殼,火化燒了就沒了,不如捐給學校給學生解剖用,最後再燒成骨灰,直接往大海裡灑,自由自在。【右圖:超薦法會】

顏美津每天早上都到臺北醫學大學校園運動,路過專供解剖教學的形態大樓時,常告訴一起運動的朋友,「老江就在那裡睡覺,睡得好好的。」她同時不忘安慰先走一步的老伴,下輩子一定會再好好照顧他,要他別擔心。

另一位大體老師王峻嶺生前是郵局局長,非常重視子女教育,孩子想買玩具,他一毛錢也不給,但若要去買書,再多的錢他都願意出。他的遺孀陳淑慧就再三叮嚀他,家裡一切都好,「就開開心心地,一路到天堂遊玩吧。」【圖:北醫大學生社團杏聲合唱團獻唱】

臺北醫學大學這個學年度共有12位大體老師,其他還包括宗曼麗、鄒群、吳義全、程木生、謝耀昌、許新發、徐慰祖及郭寵燊。牙醫系二年級學生古鎧瑋說,自從知道這群大體老師的事蹟後,他才真正感受到人走之後,還是可以帶給別人那麼多的感念與回憶。

北醫大閻雲校長表示,透過這麼多大體老師的無私行誼,讓我們看到同意書上的所有簽名,背後竟有著如此深刻的期許和堅定;愛,原來可以這麼深,這麼寬闊。醫學系解剖學科主任馮琮涵如今仍深深記得,曾有個大體老師的兒子不捨地說,他年輕時不學好,放蕩慣了,幾乎不回家探望父親。等他過了中年,有了自己孩子,才體會到父親當年要他學好的那苦心。有天,他回老家時,發現父親已病重,旋即過世,並成為大體老師。傷心的他只有耐心勸上解剖課的醫學系學生,愛要及時,免得出現「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恨。

也許是真情感人,解剖他父親的那組學生大受感動,課後紛紛打電話回家,貼心地向爸爸媽媽說聲「我愛你」,聽得電話線那頭的雙親也淚眼矇矓。馮琮涵說,大體老師雖無語,身教卻無遠弗屆,而這也是當前醫學人文教育最最欠缺的一環。(文/總務處‧醫學院‧秘書處)【圖:北醫大邱弘毅副校長(右圖中)頒贈感謝狀】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