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級醫界巨擘相繼投入,雙和醫院日新月異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李良雄院長,甫出任北醫大校務總顧問;臺灣癌症之母彭汪嘉康院士,出任本院榮譽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臺灣放射腫瘤開創者賴允亮教授,出任放射腫瘤科主任;國內微創開心手術先驅胡珀元,出任心臟外科主任……,醫界巨擘與菁英齊為雙和努力,不僅鼓舞所有同仁的心,也為所有民眾提供更優良的就醫環境。

■臺灣神經外科開創者、前臺北榮總李良雄院長 榮歸北醫大,引領一校三院,再造新巔峰!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李良雄院長,是臺北醫學大學(北醫大)醫學系的第一屆畢業校友,於今年3月1日出任北醫大的校務總顧問,成為北醫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等北醫大體系的醫療總顧問,相信在他穩健而魅力獨具的引領下,北醫大體系將展現多元的風貌!

李良雄院長的卓越表現,曾獲選為北醫大傑出校友。自北醫大畢業後,他即進入榮總服務,從事臨床及醫院管理工作,前後長達四十二年。民國78年他成立了國內第一個神經醫學中心,92年成為北榮第一位非國防醫學院出身的院長。

擔任北榮院長期間,93年國內爆發SARS疫情,他帶領醫療團隊收治了近兩百名的SARS病人,是全國收容病人最多的醫院,其中80%者病情嚴重,最後均痊癒出院,居功偉厥!96年醫院中心新制醫院及教學醫院評鑑,更帶領北榮獲得特優,排名全國第一。

現今接掌北醫大校務總顧問,實想將畢生的經驗回饋母校,散播更多的種子,同時希望能將北醫大體系進行資源整合性的發展,特別是雙和醫院的區域醫療發展,他抱以相當大期許,期為大臺北居民帶來更多的醫療福址。

■臺灣癌症之母、傑出女科學家得主彭汪嘉康院士 出任雙和榮譽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守護癌友健康
甫於97年獲得第一屆臺灣萊雅傑出女科學家獎的中央研究院院士彭汪嘉康,於今年3月1日起出任雙和榮譽副院長。她是是臺灣第一位女外科醫師、第一位發現血癌染色體變異的研究員,首位獲得美國亞瑟.弗萊明獎的女性外籍人士。

她曾擔任美國國家衛生研究中心的主管,因證實癌細胞是起因於染色體的改變,以此成就獲得美國弗萊明獎、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並獲選為中研院院士。院士於民國82年回國擔任中研院生醫所臨床研究中心主任;後接下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組主任,再任國衛院癌症研究所首任所長;同時結合民間力量,成立「臺灣癌症基金會」,長期致力於台灣癌症的研究與防制。當年,她為了回國訓練癌症治療的專業醫師,在五十八歲時不惜捨棄頭銜、放下身段,從基層的住院醫師開始歷練。

接下雙和醫院榮譽副院長暨癌症中心主任,不啻是大臺北民眾的福音,她將以豐富專業閱歷,倡導各種健康飲食及防癌觀念,為癌友提供完善的整體醫療,並整合北醫大體系發展癌症重點醫療,提昇癌症醫療水準,造福社會民眾。

■雙和通過「綠建築標章」認證! 為北臺灣規模最大、臺北縣第一家的綠建築醫院!
綠建築標章是「以最少的資源建造,產生最少的廢棄物」,亦即環保的建築工程,如:避免鋼筋混泥土建材、使用可回收的鋼構建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等;且需經過內政部指定公益法人機構審核。雙和以綠化量、水資源、日常節能、汙水垃圾改善等四項取得認證!

綠化量可吸二氧化碳、淨化空氣、美化環境;水資源的節約,則以雜用水的再利用與省水器具來避免浪費;日常節能首重以耗電量大的空調及照明用電之節能與效率為主;汙水垃圾改善,指其處理必須對環境有更周全的規範。這些在在要求營造美化、淨化、節能、適於生活的環境,不僅院區病人、員工,甚至鄰近的芳鄰都能共同享受這樣美好的環境。

綠建築標章之推動,又分成「候選綠建築證書」與「綠建築標章」。此兩項殊榮,雙和醫院皆已取得,成為臺北縣第一家不折不扣的綠建築醫院,也是北臺灣規模最大的綠建築醫院!同時,希望北縣各界賢達,一起響應綠建築,創造美麗的大臺北!

■本院蔡行瀚副院長榮獲國家新創獎 雙和「空中緊急救援系統」全年無休
「國家新創獎」為國內生技醫藥產業、學研單位創新研發之最高榮譽!此獎由「社團法人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主辦,並結合行政院衛生署、經濟部等單位,以產、官、學、研等各界專家組成陣容堅強的評審團隊,藉由專業、客觀之審查標準,遴選、推薦年度傑出創新研發成果。

本院蔡行瀚副院長,帶領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的團隊研發了「空中緊急救援系統」,此系統全天候提供離島偏遠地區急重症傷病患遠距醫療會診(全年無休、全天24小時);並同時啟動空中緊急救護機制,於黃金急救時機內搶救病患生命。透過該系統,也減少了非必要的空中轉診,每年為國庫節省上億公帑。雙和醫院也是空中轉診後送接受的醫院之一,其頂樓停機坪,為臺北縣唯一醫療用停機坪。

未來,雙和擬將此系統將應用於:獨居老人之居家生活及照護、長期慢性病患之治療諮詢、個人3G手機之行動生活及醫療救護、原住民部落之健康照護、急重症之陸上及空中轉送,以擴大醫療服務的網絡及提昇醫療品質!

■社區式「遠距照護」(Telecare) 雙和與社區照護連線,4月即將開通!
「遠距照護」(Telecare),是醫護人員透過通訊網路,以遠距遙控的方式提供病人、身心障礙者或老人所需的照護服務。目前可分為社區式、居家式、機構式等三類,而「社區式遠距照護」,除了提供完整的照護網絡外,更鼓勵民眾走出家門,利用社區的資源達到照護的目的,並間接透過社區群體的力量,提供身心靈的關懷。

雙和醫院即將於社區設置「健康便利站」,讓民眾平常可以到此進行簡單的醫療量測(如量血壓、血糖等),並將資料會保存於資料庫中,民眾可隨時查閱自己的記錄,必要時可作為診間醫師診療之依據。

社區民眾如有需要,可透過遠端視訊與雙和的醫師、護理師、藥師、營養師及復健師連線,進行視訊諮詢;這項功能,可讓行動不便的老人家,不必至醫院久候,若有進一步診斷的需要,再到醫院就診即可。

其主要服務對象為:社區長者、失智症長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行動不便、日常生活需他人協助者。服務的項目除了生理量測(定期量測血壓/血糖)、遠距諮詢服務外,還有藥事安全、生活資源轉介、遠距衛教等。

■雙和放射腫瘤科5月開診 引進全球最新之「全域調控弧旋治療」(VMAT)
令國人聞之色變的癌症,除了手術治療外,放射治療亦扮演了重要而有效的角色。雙和放射腫瘤科即將於5月開診,特別邀請國內放射腫瘤開創者賴允亮教授親自領導,並引進了全球最新之「全域調控弧旋治療」(VMAT,又譯「全體積強度調控弧形治療」)。

VMAT是一種適用於全身各部位腫瘤的醫療技術,其精準的導引裝置,可明確定位腫瘤位置,大幅縮短治療時間、降低副作用;比起其他傳統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約可省下一半以上的時間,患者不必在治療檯上躺那麼久,也減少了身體因呼吸或不經意的移動而造成的治療誤差;對生病不能久臥的病患來說,實是一大福音。

另外,它可趨近360度來調整方位,使照射治療無死角;並可隨時對光束的形狀進行調節,使其與接受放射治療部位的區域保持一致,以保護周圍的重要組織。常見的鼻咽癌、口咽癌、攝護腺癌、肺癌、肝癌、食道癌、直腸癌、子宮頸癌等,都可使用VMAT來治療。

■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 愛心奉獻的醫療服務,亟待各界支持與關懷
雙和的「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中心」,是國內目前唯一提供身心障礙朋友牙科專診服務的醫療機構,本中心擁有近百坪的獨立空間,只為特殊需求者服務,所有牙醫師及治療輔助人員皆經訓練,並備有兩台全身麻醉機,可進行麻醉及手術;若患者有先天心臟病或糖尿病等問題,可以直接在中心由相關科別醫師來作評估及診治,提供完整、便利之一貫服務。

本中心主任蔡恒惠教授,為日本齒學博士、北醫大口腔醫學院教授,她表示,中心每個月至少為三百名患者提供治療服務,普通病患補一顆牙齒,可能只要三十分鐘,來中心的患者卻往往要花上一個小時,有時還得動用兩至三位助理來幫忙(協助約束),雖然耗資甚鉅,且呈現虧損狀態,但本院仍願繼續投入這種愛心的醫療,也請求各界給予更多的支持與關懷。

■3月8日「愛腎護腎活動」 上千民眾受惠,雙和再現人潮!
為配合國內慢性腎臟病防治政策,響應臺灣腎臟醫學會主辦之「世界腎臟日」活動,雙和醫院特於3月8日(週日)上午舉辦「愛腎護腎活動」,提供兩千個名額,讓民眾免費篩檢腎臟疾病,幫助民眾及早了解自身健康。

臺灣腎臟醫學會理事長暨雙和內科部主任林裕峯教授表示,國人因為用藥習慣問題,導致罹患腎臟病風險高,故了解自己的腎功能指數,將有助於就醫時提供醫生開藥參考,加強用藥安全,減低洗腎風險。
為確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藥皆能受到保障,本院資訊部門已開發一套會在病人門診醫令中,主動顯示患者目前腎功能相關數值(血清肌酸酐數值、腎絲球過濾率),以提醒醫師開立處方時,避開具腎毒性藥物或顯影劑,並作為藥物劑量及服藥間隔調整之參考,以保障患者的用藥安全。

■志工群像5:服務為先,分享快樂! 許婷怡、彭信田組長
許婷怡與彭信田組長分別是一下(星期一下午)、四上(星期四上午)的組長,而每梯次來院值班服務的志工朋友,都有三十至四十人之多,他們為了因應各志工夥伴不同的特質與需求,儘量考量各人的狀況來安排工作,以求發揮最大的服務效能,在訪談中還分享了彼此的心得。

古道熱腸的婷怡組長,早在民國85年就開始從事志工的服務,並身兼數個公家及慈善團體的志工,從此自家經營的生意也只作半天,下午則是她「快樂的志工時光」。去年6月得知雙和招募志工的訊息,就帶了一、二十位的朋友一起加入,平時常親手作蘿蔔糕、肉丸、水煎包等傳統點心與夥伴們分享。此外,還把她深覺受用的勵志嘉言影印給夥伴,以互相勉勵。

信田組長就住在中和中正里,走路來醫院只要十多分鐘,民國94年從汽車零件衛星工廠的中階主管職務退休後,就在家幫忙帶孫子,卻一直覺得未妥善規劃好退休生活。去年聽聞雙和招募志工的消息,就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後來如其所願成了院內志工,並肩負起了組長的任務;除了當班的時間外,他三不五時就來醫院繞繞,看看民眾有什麼需求或狀況,可以及時幫忙解決!(文/雙和醫院)

■人間處處有溫情~ 洗腎中心的感人故事
今年2月開始在本院洗腎的腎友A女士,因患有糖尿病而視力不良,依其原本排定的時程,按理應在下午五點報到,卻經常要到下午六點半以後,才由還在高中就讀的女兒陪同來院,在洗腎的過程中有時還暗自流淚。

護理人員發現這個現象,透過衛教訪談,知道A女士目前是單親家庭,因為本身視力不良,必須等女兒下課,才能陪她來院接受治療;其白天在家也無人照料,加上家中收入不穩定,三餐往往無法正常進食,導致洗腎的過程中,常因血糖過低而感到不適。

某次洗腎在收針之前,護理人員提醒同仁,要特別注意A女士的血糖,以免發生意外狀況。腎友B先生不小心聽到了,關心之下略加探詢,當護理人員把A女士的概況約略說明後,B先生當下低頭不語、若有所思。

兩天後,B先生帶來了一箱腎友專用牛奶及裝有5000元的信封,希望護理人員協助轉交給A女士,並千叮萬囑不要透露他的個人資料。頓時,一股暖流充滿在整個洗腎室,溫暖著每一個角落。(文◎洗腎室護理師王玉雯)

分類: 前期, 前期:焦點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