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娟老師學術分享:腦中風患者心理困擾與功能恢復相關的系列性研究

黃惠娟助理教授於2014年於臺北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完成博士學位,於2015年8月回母校護理學系任教,主要教學及研究領域為「社區護理及健康促進」,近年則以「社區慢性患者心理健康促進」為研究主軸。

腦中風近年來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中風患者於罹病後顯著具有功能失能及心理問題;其在心理方面所面臨的困擾包含:淡漠、憂鬱、易怒行為及人際互動降低等,但目前中風後心理問題多著重於憂鬱症狀,針對中風後引發其他面向心理困擾則少有論述,因此,黃惠娟老師的系列性研究中,採用了不同研究設計論述心理困擾與功能恢復的關係。

首先,發展情緒與社會功能障礙中文版量表,做為中風患者多面向心理困擾評量,量表共有28題,分為6個因素,包含:生氣、情緒控制不佳、淡漠、無助感、懶散及心情愉悅,此量表具有良好建構效度、同時效度及信度可提供中風患者多面向心理困擾評估,可以早期發現患者多面向心理困擾(Clinical Nursing Research, 2016 Accepted)。【左圖:護理學系黃惠娟助理教授】

其於後續階段性研究更進一步發現:多面向心理困擾是中風嚴重度與功能恢復的完全性中介因子,腦中風患者疾病嚴重度愈高者,若衍生多面向心理困擾將易導致發生功能嚴重依賴(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 2014, 23(23-24), 3533-3543)。此外,中風後多面向心理困擾對功能恢復具顯著動態性影響效果,隨著不同測量時間點的多面向心理困擾,顯著影響著功能恢復變化,顯示隨著中風後的時間歷程,多面向心理困擾對中風後功能恢復的影響實不容忽視(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2016, Sep, 15)。

藉由此系列性研究,可釐清中風患者心理困擾與功能恢復的相關,因此,若能在中風後急性期時即予合適治療照護介入,將更有助於改善中風後多面向心理困擾,進而提昇中風後患者整體生理與心理健康。(整理/秘書處)

分類: 前期, 前期:學術分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