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益仁副教授學術分享:原住民族與國家森林政策的生態政治

林益仁副教授,2014年6月開始服務於北醫的醫學人文研究所。1999年在英國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UCL)獲得地理學博士,回國當天剛好是921大地震的同一日。

隔日,向任職的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報到時,所長成露西教授指示,所有師生的研究與教學必須設法參與災後重建的工作,以落實「有學有術、實踐基層、回歸理論、再造社會」的立所精神。平心而論,這個災區重建的參與經驗,以及後來將近十年在靜宜大學參與生態人文系與通識教育中心改造的過程,徹底形塑了研究者之後對於學術的研究態度與做法。

作為一個生態人文與地理學研究者,林益仁副教授在研究上採取行動取向的研究路線(Action-oriented research),強調與研究對象間的互惠(reciprocal relations)與互為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的關係。長時間針對自然(nature)概念展開跨領域的社會文化分析,並探索不同社群的自然價值觀在社會變遷中的流變。【圖:醫學人文研究所林益仁所長】

主要研究環繞在:傳統生態知識與回復力(resilience)、適應性資源共管(adaptive resources co-management)與永續發展、自然災難的生態政治學、靈性生態學等相關子題上。2011年發表於生態政治學指標性期刊《Capitalism Nature Socialism》的論文「Politicizing Natur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Controversy in Taiwan」(Lin, Yih-Ren. 2011. Politicizing Nature: The Maqaw National Park Controversy in Taiwan. Capitalism),以發軔於1998年,長達十多年的馬告國家公園重大社會爭議為主題,論述原住民族與國家森林政策的生態政治,是近年來主要的代表作。【圖:林益仁老師在山上與原住民上課情景】

本論文結合了研究者長期的社會學參與式行動研究,分析生態保育團體、在地的原住民社會以及國家山林管理單位的複雜關係,並指出這些不同社群背後的自然價值觀差異為爭議的關鍵因素。在聯結紐、澳、加等國的學者來台共同研究此課題的努力下,相關研究成果已逐步轉成國家自然資源管理政策面的實質建議,著力於促成在地社群與政府對話的機制,如資源共管與如何共同面對極端氣候的社會調適。【圖:促成雪霸國家公園與不丹建立學術合作關係】

生態學是一門強調人與環境健全關係的學問;而地理學,則是書寫人地關係的知識。醫學的關鍵字之一是「健康」,如何將人體的健康擴大成更大的生態與社會體系的健全與和諧,這將是研究者專業知識結合在北醫工作的一個新起點。(文/研究發展處)

分類: 前期, 前期:學術分享。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