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宜助理教授於2008年6月取得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博士學位,隨後在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施信如主任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學者,於2010年1月至美國肯塔基大學Peter D. Nagy教授實驗室擔任博士後研究員一職。2013年3月至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任教。(編按)
隨著氣候的變化,全球暖化問題,近年來不斷有新興病毒的疫情報導,例如腸病毒,冠狀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等,故新興病毒之快速診斷鑑定及研究是刻不容緩的。
腸病毒是小RNA病毒科中的一員,每年在台灣均會有不同血清型腸病毒疫情的報導,其中腸病毒71型感染典型的症狀是手足口症、咽峽炎,嚴重甚至會造成孩童有中樞神經系統方面的病變,包括無菌性腦膜炎、腦炎、脊髓灰質炎樣麻痺、神經性心肺衰竭甚至是死亡。而在台灣、大陸、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澳洲、美國及德國均有腸病毒71型的疫情報導。但截至目前為止尚未有有效的疫苗或藥物於臨床上的預防及治療。病毒本身的基因序列及宿主環境均會影響病毒的致病性。【圖:醫科院醫技系林靜宜助理教授】
腸病毒71型五端非轉譯區域在病毒複製及轉譯功能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利用RNA-Protein pull-down結合蛋白質體學之研究發現了新的宿主蛋白質: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FBP1), far upstream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2(FBP2),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ar protein A1(hnRNP A1),及 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ar proteinK(hnRNP K)會結合到腸病毒71型五端非轉譯區域且進一步調控病毒複製或轉譯之功能,而此研究成果可以提供訊息於抗病毒分子藥物之研發。此等研究成果已發表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 (2009, 37, 47-59.; 2011, 39, 9633-9648.), Journal of Virology (2009, 83, 6106-6114.),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8, 89, 2540-2549.)等期刊。
目前實驗室主要的研究方向是:
1.以腸病毒71型為病毒模式來探討病毒感染宿主不同的神經性和非神經性細胞後,病毒和宿主間組織特異性的致病作用機轉。經由此研究有助於了解病毒與宿主在不同細胞組織間的作用機轉,同時也有助於不同的腸病毒系列小分子藥物或疫苗的研發。
2.臨床檢體之流行病學分析,研究病毒准種特性(viral quasispecies)。(文/林靜宜,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助理教授)【圖:不同宿主蛋白質結合到腸病毒71型的五端非轉譯區域,及其對病毒是正調控或負調控病毒的複製或轉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