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癌症中心以「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速效緩解癌症患者骨轉移疼痛,研究成果登上骨科國際知名期刊

許多第4期癌症病患存活期因醫療進步得以延長,但仍苦於因癌細胞骨轉移引起的嚴重疼痛。臺北醫學大學於2014年11月率先亞洲醫療單位引進「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3年多來已成功治療120位癌症骨轉移病人,為全球最多。其臨床治療研究成果更在2017年登上骨科領域排名第1的頂尖國際期刊《骨與關節外科雜誌》(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這項研究由臺北癌症中心執行副院長暨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主任邱仲峯帶領,分析乳癌、攝護腺癌、大腸直腸癌等63名癌症骨轉移病患,比較傳統放射治療和「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的治療反應,發現採用的療患者於第1週的治療反應率,和接受傳統放射治療患者於1到3個月的反應率相當,意即熱治療組有較優的止痛效率。其中21人接受「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1週後,約71%緩解疼痛或調降止痛藥劑量,比放療第1週約26%患者止痛的效率佳,持續追蹤1個月後,熱治療患者有效疼痛緩解比例81%,略高於放療患者的67%。【圖: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團隊門診情形】

負責研究的北醫附醫放射腫瘤科李欣倫醫師指出,熱治療和放療都具備殺死骨轉移癌細胞能力,但熱治療還可消融骨膜上受腫瘤侵犯引起疼痛的神經,多了神經阻斷效果,治療1到3天後疼痛即開始緩解,放療則是進行10到15次、隨著輻射劑量累積、腫瘤體積逐漸縮小、約莫1個月達到理想止痛效果。【圖:熱治療過程中(左圖)使用核磁共振的特殊影像序列即時監測溫度(右圖),確保熱治療安全性】

李醫師指出,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是利用核磁共振導航,精準定位疼痛骨轉移位置及受侵犯的感覺神經,再使用超音波聚焦加熱至60℃以上,熱消融目標腫瘤和神經,以同時達到局部腫瘤控制與疼痛緩解的目的,並且在治療過程中使用核磁共振的特殊影像序列即時監測溫度,確保熱治療安全性。這項療法是美國FDA惟一核准可以治療轉移性骨腫瘤病人的高溫治療技術。

邱仲峯副院長表示,接受傳統放射治療的癌症病人,仍有將近30%的機會在同個地方復發,但採用熱治療的病人再犯的機率非常的少,比例大概不到5%。北醫引進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後,除了臨床治療案例數領先全球,亦於2015年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未來除了繼續深化研究,也會持續拓展熱治療的新適應症,如骨關節炎和一些神經病變的治療,都是目前炙手可熱的研究方向。(文/臺北癌症中心)【圖:磁振導航超音波熱治療機】

分類: 前期, 前期:附屬醫院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