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逢端午佳節,許多民眾擔心血糖與體重等不容易控制,但又很難做到完全不吃粽子;其實,粽子是臺灣米食文化代表性食物之一,也是平常日子裡不太會特別食用的食材,只要把握食物分量控制,施展飲食搭配技巧,不僅吃得均衡健康,朋友們也能應景過佳節。
一般來說,市面上粽子種類琳瑯滿目,口味多元且有不同的烹調製作方式,大致上可區分為5大類,包括臺灣肉粽、江浙湖州粽、廣東裹蒸粽、粿粽及鹼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臺灣肉粽,依據做法與區域性還有南北口味之分;北部粽是先將糯米用紅蔥頭、醬油、鹽、胡椒等炒過,包入炒過的內餡如豬肉、竹筍、香菇、蝦米、蘿蔔乾等,直接置蒸籠蒸熟,吃起來較有口感;而南部粽是將糯米與花生包入豬肉、紅蔥頭、栗子等,再以水煮至糯米熟透,食用時再灑上花生粉及醬料,由於糯米不經油炒的步驟,所以熱量比北部粽稍微低一些。【圖:市面上粽子大致可區分為臺灣肉粽、江浙湖州粽、廣東裹蒸粽、粿粽及鹼粽等5類】
因為粽子的主要材料皆為糯米,屬於全穀根莖類,因此建議需要體重控制與糖尿病友每餐食用一個為上限,取代當餐的飯量或是麵量,並搭配新鮮蔬菜類如燙青菜;另外粽子常搭配四神湯或是羹湯,建議改為蔬菜湯如蘿蔔湯等清湯一起食用,較能夠控制總熱量,以達飲食均衡的原則。
此外,江浙口味的湖州粽,有甜、鹹兩種口味;鹹的是鮮肉粽,以糯米與五花肉製成;甜口味的多半為豆沙或棗泥甜粽,雖然是甜口味,但是在製作內餡時,也添加不少豬油保持口感滑順,因此對需要控制飽和脂肪與糖分攝取的糖尿病友來說,不妨與家人一起分享,淺嚐即可。
一般來說,裹蒸粽體積大且內容豐富,材料有糯米、火腿、五花肉、鹹蛋黃、栗子、香菇、蝦米等,雖然烹調過程利用蒸煮的方式,但因為分量不少,因此熱量也相對一般粽子高出許多。建議朋友們在食用時,利用飯碗當做衡量工具,每次食用量控制在八分滿碗左右,避免過量。粿粽的分量通常較小,每個熱量約250大卡。鹼粽因為不包餡,每個熱量約為200大卡左右,但要注意在食用時額外會沾糖粉、果糖或蜂蜜等,建議可使用代糖或少許甘梅粉取代糖粉、果糖或蜂蜜,控制用量使用。
佳節當前,朋友們只要掌握食物代換與飲食搭配原則,例如正餐食用粽子,就要減少其他全穀根莖類食物的攝取,並控制甜辣醬等沾醬分量,再額外補充攝取蔬菜類,這樣不僅可增加飽足感,蔬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也能延緩血糖上升的幅度;最後要記得保持適度的運動,才不會過了端午節身材也走樣了。(文/江詩雯,萬芳醫院營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