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癌症中心斥資設立新穎研究室,擁有尖端研究設備,於日前命名為「轉譯研究室」,目標為病人進行更有效客製化的癌症治療。
國際上一流的癌症中心除提供最佳的治療,及整合性的就醫環境外,亦兼具是在癌症相關研究上的重鎮。北醫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在現有優異的基礎上,更向前邁進,朝國際上頂尖的目標努力;除斥資設立新穎研究室外,並禮聘劉燦榮教授擔任主持人,加上北醫大學幹細胞中心主任鄧文炳教授及多名自美國、加拿大返國優秀的博士級研究員,合組成堅強的研究團隊。同時擁有少見尖端研究設備,價值1500萬台幣的IVIS 200 System 3D非侵入式活體影像系統。
癌症中心執行長邱仲峯主任說明,成立此研究中心的主要目的是–做出能應用於未來臨床癌症治療的研究。此即為目前醫學研究上積極發展的轉譯醫學研究,本研究中心目標將癌症相關的基礎研究、藥物研發、臨床醫學做一連貫結合,其中包括了針對肺癌、乳癌的轉移惡性及預後開發新的標記;惡性腦瘤、前列腺癌的癌幹細胞研究;幹細胞與癌症相關的研究和治療應用,以及癌症治療開發新藥和天然物的應用…等。結合基礎研究到臨床醫學可提供了解癌症病患疾病的特定生物標記 (biomarkers)或相關治病分子,以應用更專一乃至於更有效客製化的癌症治療。正因研究目標明確,因此命名為「轉譯研究室Translational Lab」。
目前研究室已獲得四項研究計畫經費,其中二項為大型整合型研究計畫;此外並和奇美醫學中心合作,共同研究開發對癌症相關主題的研究;同時鄧文炳教授與美國著名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中的Dr. Juri Gelovani教授有密切的合作計畫進行。主持人劉燦榮教授為前長庚大學醫技系主任及研究所所長,並是前任自由基醫學會理事長,除有非常豐富的研究資歷及成果外,已有多達一百五十篇國際SCI的論文。研究員之一的張育嘉博士更是國內極少數榮登國際最具權威〝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作者。未來這個研究室將和各癌症專科醫師們合作,進行實用及有發展潛力的研究,也期盼結合北醫大學基礎醫學龐大的研究能量,共同為癌症醫學研究做出實質貢獻。邱仲峯主任說:「發表學術論文並非唯一目的,創新發現並取得專利,而且進一步和產業合作,實質貢獻於癌症診療上的進步,才是最重要目標。」
(文/附設醫院)
附註:
名詞解釋【轉譯】
在臨床治療上,新藥上市的速度遠不及於病患的期待,臨床的醫師和病患面對目前有限的治療選擇,無不希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療方式推出。對臨床醫師來說,如果能由致病的機轉,回推到藥物開發,就能真正的對症下藥。換句話說,若能將臨床應用的需求與基礎醫學的研發整合起來,作雙向的回饋,用以開發產品並提升療效,便能解決需求端(臨床)端與供應端(產業)的問題。要針對疾病的機轉設計新藥,就必須應用基礎醫學長久以來的研究能量,然而,基礎科學過去已與臨床應用漸行漸遠,如何拉近兩端的距離,”from bench to bedside”「從基礎科學進入臨床」,以解決臨床與產業的困境,是問題也是機會,這就是所謂的「轉譯醫學」。
(資料來源:工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