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學院舉辦「八仙事件二週年論壇」,討論如何提升臺灣醫療機構的應變機制

臺北醫學大學公衛學院衛生政策暨健康照顧研究中心偕同台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在八仙事件屆臨兩週年之際,於2017年6月21日共同舉辦了「八仙事件二週年論壇──醫療機構之應變作為」,衛生福利部林奏延前部長及副司長廖崑富均蒞會指導,並邀請當時參與搶救的相關公部門、醫療機構之衛生消防、醫護人員蒞臨分享經驗交流。

「八仙事件」是臺灣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燒燙傷災難事件,計有499名傷患,分別送往59間醫院救治,平均燒傷面積大於40%的病人,死亡率僅3%,展現出我國衛生醫療體系優異的應變能力與照顧品質。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萬芳醫院、雙和醫院在此次事件中也投入大量心力照護傷患,總計收治了34位傷者,皆有不錯的癒後情況。此外,北醫大特成立「八仙塵爆關懷專案基金」,持續投入災後的病人照護並執行八仙塵爆之醫療團隊的系統應變力探討研究案,期增強北醫大未來面對相關大量傷患事件之處置能力。【左圖:閻雲校長致辭】

林前部長表示,衛福部在八仙事件一週年時從消防、醫療、社會福利做了一個檢討,並指出八仙事件傷死亡率僅(3%)的原因有:1.區域緊急醫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EOC)的體系健全。2.傷者多是年青人,復原能力佳。3.平時演練確實,醫療的能量非常足夠,4.政府能深入的介入。廖崑富副司長則指出,八仙事件的經驗會變成未來事故應變的重要基礎,事情容易被遺忘,但對傷患卻是持續的痛。【圖:國家衛生研究院林奏延董事長(右圖)及廖崑富副司長(左圖)致辭】

為期一天的論壇,特別邀請萬芳、新光、馬偕、三軍總醫院、臺北榮總、吳火獅紀念醫院等政府與醫療相關單位的醫護人員進行經驗分享。議題聚焦於醫療體系面對此一重大災變的應變作為,不論是個人或組織行為,以及不同性質的醫療機構與體系間的協同合作機制等相關寶貴經驗進行深入性的回顧與探討。

上午場由新北市衛生局林奇宏局長、新北市政府消防局李清安副局長以及多家投入搶救傷患之醫院急診科醫師等針對「現場搶救與醫療救護整合──八仙現場指揮調度、搶救、聯絡應變與醫療救護」與「急診緊急應變作為──急診室大量傷患動員、急救與內外聯繫」,進行消防與醫療救護、急診室的處理傷患機制等探討。

【左圖:上午場與談人,左起臺北榮民總醫院急診部顏鴻章主任、李清安副局長、林奇宏局長、馬偕醫院災難醫學科張國頌主任】
【右圖:衛政中心陳再晉主任(前排左2)提出問題】

林奇宏局長表示,這次事件遭遇到了許多教科書沒有教的東西,當時在現場的判斷大都基於過去演習的基礎。李清安副局長呼應了演練的重要性,也提到與國軍溝通通暢,遇到緊急事件時能迅速調動人力。顏鴻章主任說,過去大量傷患事件的處置原則是「載上就走」,現在應該要加進「現場救護」概念。張國頌主任則提醒,世界衛生組織將一千人以上參加的活動,定義為大型活動,現場就應有緊急醫療應變系統及醫療人員,來避免意外傷亡的發生。

下午場次將由臺北市立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醫師分享「大量燒傷住院病人醫療照護處置與家屬溝通」,而「護理人力與藥材資源之調度作為」則邀集萬芳醫院、北醫附醫、三軍總醫院及新光醫院辛苦的護理人員進行經驗分享,以啟發相關醫護人員於未來因應重大事件之準備與處理機制。

【左圖:下午場主講人合影,左起陳再晉主任、新光醫院整外記燒傷加護病房莊麗敏護理長、北醫附醫王佩麟督導、三軍總醫院張雪吟護理長、萬芳醫院王先震醫師及護理部劉淑芬主任、台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戴念梓理事長以及衛政中心莊秀文執行長】【右圖:下午場與談人,左起臺北市立醫院中興院區急診科洪子堯主任、雙和醫院急診醫學科馬漢平主任、馬偕紀念醫院淡水急診醫學科簡定國主任、雙和醫院急診重症醫學部蔡行瀚主任】

不管是政府代表或醫護人員都表示,事件當天的情況超出了預期,當下都依經驗判斷來處置,間接地突顯日常演習的重要性。而事件發生後,傷患照顧也是一大難題,面對住院復健時在診治所需醫藥資源、傷者及家屬間溝通陪伴等,醫病雙方皆承受不少壓力,如何處理以達全人與高品質的照護條件也是學習關鍵。此次論壇的宗旨正是如何將經驗的傳承做為精進的依據,以期更提升臺灣的醫療與緊急應變實力。(文/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暨健康照顧研究中心)【下圖:廖崑富副司長(右4)、林奇宏局長(左6)、閻雲校長(左7)、林奏延董事長(右6)與出席貴賓合影。左起陳再晉主任、莊秀文執行長、張國頌主任、李清安副局長、顏鴻章主任;右起公衛學院郭乃文院長、蔡行瀚主任、管理發展中心吳麥斯主任及台灣燒傷暨傷口照護學會戴念梓理事長】

【相關媒體報導】
●《聯合新聞網》〈八仙塵爆/八仙事件兩周年,醫師籲強化到院前救護〉
●《聯合新聞網》〈八仙塵爆2周年了,醫:初級治療應更精進〉
●《聯合新聞網》〈新北擬建「緊急救護智慧系統」〉
●《蘋果及時》〈八仙塵爆將滿兩周年,醫護齊聚分享經驗〉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