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外傷防治暨災難醫學研究基金會董事長邱文達及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研究所助理教授郭家英,於2016年9月2日在臺北醫學大學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的論壇平臺提出呼籲「國內應正視騎乘腳踏車配戴的重要性」。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台灣各縣市為打造低碳、永續的綠色城市,推動綠色交通漸漸形成潮流,從北到南共有10個縣市提供公共自行車租賃服務,分別為雙北、桃園市、新竹市、彰化縣等(YouBike或UBile),臺中市(iBIKE)、嘉義市(E-bike)、臺南市(T-bike)、高雄市(CityBike)與屏東縣(PBike),進而帶動腳踏車騎乘人數日益增長,以囊括6縣市共594萬會員的YouBike而言,截至2016年8月23日總騎乘次數已突破1億人次。然而隨著腳踏車愈來愈普遍,腳踏車事故也逐年增加。【右圖:左起主持人張耀懋副教授及與談人邱文達董事長及郭家英助理教授】
邱文達表示,過去立法推動機車騎士配戴安全帽後,受傷人數自7,000人降至3,400人,國人10大死因也從第3名降至第6名,民眾在交通意外的傷亡明顯下降許多。但是,從2005年至2013年,腳踏車事故從7,213件成長到14,874件,腳踏車事故死亡佔交通事故死亡率也從3.55%提升到6.74%。
他表示即便腳踏車雖車速較慢,但若遭汽機車等重載具撞擊時仍可能造成嚴重傷害,從外傷、意識喪失、頭暈、健忘、神經損傷、臉部骨折、失去平衡感、殘障、植物人,甚至死亡等狀況都有可能。其實腳踏車安全帽的防護能力是高於一般人所想像的,機車因速度較快,發生事故時,戴安全帽的防護效果約為4成,但腳踏車速度較慢,戴安全帽防護效果約可達到7成。【左圖:邱文達教授(右),親自示範如何配戴安全帽】
郭家英則指出,騎乘腳踏車未戴安全帽者預後結果為死亡、植物人、殘障狀態為有戴安全帽者2.419倍,而未戴安全帽者有20.7%入院時嚴重度為中重度,戴安全帽者為2.3%。此外,配戴安全帽者住院天數也較未配戴安全帽者短。此外,腳踏車意外事故也有地域性及年齡差異,都市多於上下班通勤時段發生事故,鄉鎮下午時段較高,腳踏車事故頭部外傷病人年齡65歲以上,嚴重程度為中重度的人數,高於18歲以下病人約3.2倍。【圖:邱文達教授(左圖右2)及郭家英(右圖右2)分別接受媒體採訪】
邱文達指出,安全帽如何結合公共腳踏車租賃,仍有待研究,目前已知只有澳洲有相關立法規範,除了參考國外經驗外,也可從公開設計比賽著手,透過民間集思廣益,發展更完備的公共腳踏車配戴安全帽系統。另外,現今各縣市腳踏車道也並非完善,呼籲應向北歐的健康城市看齊,建立更完善、安全的腳踏車環境,提升配戴安全帽及腳踏車道的普及率。
邱文達說,由於UBIKE的盛行,騎乘腳踏車已從過去的休閒工具進升為主要的日常交通工具,使用率大增。但是,臺灣從2007年開始推動腳踏車戴安全帽立法,目前仍在勸導階段,沒辦法強制執行。期許未來推動執行腳踏車戴安全帽法案,加上全民有正確腳踏車騎乘觀念,一同降低腳踏車事故發生率,才能達到完善的風險預防,讓騎腳踏車成為一件快樂又安全的事情。(文/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暨健康照護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