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人及意識損傷新契機~人社院多模式影像研究「Zolpidem治療作用的預測」

「唑吡坦(Zolpidem)治療作用的預測」研究由人文暨社會科學院藍亭(Timothy Lane)院長邀請北醫大體系相關的研究員、醫師共同主持3年期研究計畫,並由雙和醫院提供MRI、PET等精密儀器支援。該計畫主要為分析唑吡坦(伽馬安基丁酸能的藥物)和微意識患者(MOS patient)及植物人病患(UWS patient)相關的臨床研究,期待研究成果能帶給更多病患意識恢復的可能。

近來,在世界範圍內,嚴重意識損傷病患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腦外傷和腦中風是嚴重意識損傷的主要病因。全臺灣有4,292名植物人病患,臺北市即多達758名患者。對於嚴重意識損傷病患,早期的治療和預後預測具有重要的意義。但目前臨床上,還沒有有效地治療手段以及可靠的預後預測指標。【左圖:受試者進行MRI檢測】【下圖:受試者進行PET檢測】

一些前瞻性研究指出,唑吡坦能促使部分病患的意識恢復,但對何種病患有意識促進以及產生的作用機制仍不得而知;唑吡坦能夠促進部分病患的意識恢復,可能對病患的殘餘腦功能具有選擇性。了解唑吡坦的作用機制,不僅對臨床上植物人病患的治療俱有重要的意識,同時對了解人類意識的產生也具有重要的意義。目前藍亭院長所帶領的研究團隊,為全球少數以唑吡坦,針對微意識及植物人病患,做深入臨床研究的計畫。

本研究計畫針對植物人和微意識病患,進行多模式腦功能造影技術研究病患的殘餘腦功能狀態,同時給予病患進行藥物投藥。根據病患對藥物有無反應分為反應組和無反應組(意識損傷組),並對兩組病患的腦功能狀態進行對比,另與健康受試者(健康受試組)進行對比腦波反應。此有利於發現唑吡坦誘發意識反應的作用機制,以及對意識損傷的神經機制的理解提供重要的幫助。(文/人文暨社會科學院)【圖:閻雲校長實地了解研究計畫流程】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