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發展系列講座~鄒國英院長從輔仁大學醫學系經驗談醫學大學裡的「PBL」

輔仁大學醫學院鄒國英院長於醫學領域推動「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 PBL)多年,成果豐碩,本校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於6月4日在杏春樓6202教室,邀請鄒院長分享其在輔大醫學院系所推行PBL的經驗,並且分析PBL在醫學大學各院系推動的必要性與實務作法。

近年來產業界對於大學畢業生問題解決能力極為重視, PBL也成為高等教育重要的教學與學習方法,醫學大學重視畢業生臨床醫療與服務的實務表現外,更加重視在投入醫療服務之前,即做好解決各種實務問題的充分準備;而高深且重要的醫護研究往往也是由「先問為什麼」的問題,開始逐漸導向問題解決的歷程,因此對於醫學大學而言,PBL對於教學、研究與學習同樣重要。【圖:朱娟秀教務長(左)致贈鄒國英院長(右)感謝狀】

鄒院長首先就PBL課程的起源談起,介紹PBL的創始人Howard S. Barrows,PBL課程由南加州大學醫學院率先使用,與醫護體系淵源甚深,她引用源自Howard S. Barrows的定義指出,「Problem-Based Learning」為源自於瞭解或解決一個(病人)問題過程中的學習。這其中有幾個核心要素:
1.學習應以學生為中心。
2.學生在教師引導下,以小群體形式進行學習。
3.老師只擔任促進或引導的角色,不能擔任主導角色。
4.學生要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而非事先給予相關問題進行課前準備。
5.學生所遭遇的問題僅是一種工具或觸發,用以讓學生發現與累積知識與問題解決技術。
6.由學生進行自我導向的學習。

鄒國英院長表示,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其本質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用自我學習及小組討論的方法與途徑尋找答案、學生以教案或病人問題為藍本,整合性地學習相關知識、教師扮演激發學生學習的角色。

她強調PBL是以學生的需求設計學習主題,教學方法要能幫助學生了解如何獲得這些知識,培養學生在推理過程中的問題解決技能,包含:提出假設、資料收集、資訊分析、歸納問題、做出決定,這些技能要在學習基礎與實用知識的過程中同步發展,而其最終目的在於「使學生成為自我引導的終身學習者」。【圖:鄒院長演講實況】

在講座中,鄒國英院長還提到幾個引導討論的方法與常用的句子,包括如何吸引更多討論,或是如何以非攻擊性的言辭,引導學生往正確的方向進行研討。

鄒院長也提到使用PBL時常遇到的問題,就是學生預先做準備,然後用「輪流報告」或是「演出」的方式進行PBL教案討論。因學生應在討論的過程中,發掘知識與培養思維與技術,如果事先準備並臨場照表操課,就失去了PBL課程最重要的「臨場學習」與「自我引導學習」的核心精神。最後,鄒院長並分享了輔大現行的PBL作法,並與參與教師進行自由問答,鄒院長講座內容精采豐富,老師們都因此獲得滿滿收穫。(文/教務處教師發展中心)。【圖:本校師長出席踴躍】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