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讓人笑到肚子痛的溝通技巧到美好關係講座~北醫大教育訓練課程走向全人關懷

本校人力資源處費心安排的教育課程,從專業行政技能,逐步加入情緒管理、溝通技巧及親子關係等人性關懷課程,期望透過溝通與家人相處關係,讓同仁成為幸福企業的成員之一。歡迎同仁把握機會,踴躍參加。

■范明弘老師:承上啟下溝通技巧(4月9日)
「為何主管總是不願意聽人把話說完?為何部屬總是有聽沒有到?」這是許多職場工作者及管理者的心聲。溝通最大的困難是,要談的是同一件事,但立場卻不一樣,甚至假溝通之名,行說服之實。惟有破除本位主義,學習「先」欣然接受的態度、「先」同理對方,「先」是策略,「先」是重點。

范明弘老師長年擔任高科技公司業務高階主管,洞悉顧客心理、業務心態、銷售服務學問,且為台北市生命線協會多年心理諮商義工,擅長情緒壓力管理及溝通協調課程。他表示,專業容易產生傲慢,老經驗容易令人不受教。一般人都認為別非常主觀、自我、本位主義,卻不知道「反觀自己」。成功訴求的關鍵在於多講對方的興趣、對方的關聯、對方的利益、對方的影響,因為對方最在乎的是你所談的內容,可以給他帶來什麼「好處」與「利益」。【圖:范明弘老師風趣幽默的教學方式,讓學員在哄堂大笑中學習到溝通技巧】

職場中,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上司,二級主管上面有一級主管、一級主管上面有院長或校長。工作是否能夠順利開展,都和與上司的溝通是否順暢有密切關係。向上溝通應有的心理認知為:主管也是人、他的時間有限、上面也有主管、主管畢竟是主管。因此多數情況下,向主管報告時,先「作結論後、再作申論」,也就是先報告結果,內容包含講重點、熟數字、真實性、問題點、行動方案及期限。要如何提供建設性的建議?把握簡單、明瞭與重點三大原則,進行現象探討、原因分析、策略方向及具體做法的說明。【圖:課程現場的氣氛相當熱烈】

有時候也會發生這樣的情形:「我的部屬怎麼這麼難溝通啊!怎麼都達不到我提出的目標!」甚至只是表面上答應,私底下做的卻是另一套。為促進與部屬的溝通,應在適當的時機給予稱讚,稱讚的原則與方法如下:【圖:學員們也踴躍提問及分享】

‧稱讚要及時勇敢說出來。
‧觀察其確有優點,方行稱讚。
‧強調「細微」及「較不明顯」的特質尤佳。
‧用「具體的語言」稱讚,並簡潔表達自己感受。
‧若稱讚對方明顯缺陷,效果適得其反。
‧當眾稱讚,或藉由他人來間接讚揚尤佳。
‧大方接受讚美,並說聲「謝謝」。

■廖年明老師:高效能會議管理(4月10日)
會議效能是執行力的關鍵。「會必有議,議必有決,決必有行,行必有果」是大家對會議的共同期待,然而會議不只是求問題的解決,工作的達成,也是管理能力的修練場。本校大小型會議多元且頻繁,如定期的主管會報、行政會議、校務會議,各種委員會會議、各單位功能會議、不定期的臨時會議,身為北醫大的一分子,除了可能擔任會議召集人、主持人,也有可能擔任與會者。要如何扮演好稱職的角色?

為協助主管及承辦人建立對會議的基本認知,各種會議類型的不同,點出會議前中後的注意事項、擔任不同角色的責任及要點,特邀請未來企管顧問有限公司訓練顧問、《會議高手》一書的作者廖年明老師,再次來校授課。廖老師透過舉日常生活案例、親自示範、讓學員演練,讓學員從體會、學習再到展現行為,同時看到會議所費的成本、面對會議應有的態度、何謂成功會議、需要開會的時機、如何規劃議程、參與會議守則及紀律、如何主持會議。【右圖:廖年明老師於課堂中設定主題,請各小組練習訂定會議議程】


主席是會議的靈魂,他的角色在促動整個會議的流暢性,如果與會人員未具備會議討論的能力。則主席就必須在複雜的問題中,理出頭緒,同時兼顧效率及和諧,此時主席就必須熟練各種會議基本技能。主席應具備的會議能力如下:開場白、結論、發問、傾聽、對焦、澄清、歸納、問題解決、決策。【左圖:廖老師在旁聆聽指導,即學即用成效最佳】

身為會議的一分子,參與會議的原則如下:
1.要守時,堅持到底。
2.要做事前準備。
3.針對主題主動發言,簡短扼要。
4.要以數據做具體的發言。
5.要對事不對人,不做人身攻擊。
6.要多肯定,多讚美多感恩。
7.多傾聽他人發言。
8.要以積極的話代替消極發言。
9.要以探詢、澄清代替主觀論斷。
10.以負責的態度參與會議。【圖:各組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運用在實務上,並上台分享以互相學習】美好關係講座:

■黃柏嘉老師:在親子關係中找到微笑~談正向管教(4月11日)
人力資源處舉辦「美好關係系列講座」,希望同仁透過學習在家人溝通及親子教養中,以促進親密關係為出發點,在尊重家人間的差異之下,邁向和諧的家庭關係。本系列講座第一場邀請到輔導經驗豐富的黃柏嘉心理師,分享其在輔導工作中所見及自身的親子互動經驗。

黃柏嘉老師特別指出:「孩子最麻煩的時候,就是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孩子最需要支持的時候,就是父母的愛與信念最堅定的時候。」來提醒所有的與會學員。管教孩子有太多難以處理的因素,很多面臨到的困難並非提供建議就可以得到解決。很多父母都會抱怨,現在的社會亂像頻繁,導致現在的小孩很難教,愛頂嘴、欺壓老師、對長輩不尊重,其實這樣的現象,在西元年400年的雅典,蘇格拉底就曾說過了。【圖:黃柏嘉心理師,充分讓大家了解到如何正向教導孩子,教養出有力量的孩子】

在現在的年代,父母在與孩子互動時,「聽孩子說」比「向孩子說」重要,溝通不等於說服,溝通是能夠正確將訊息傳遞到對方身上,也能正確接收到對方所給予的回應,而對方是否會因此作出調整,還是要回到對方自己的決定。引導孩子有能力作判斷比學習服從更重要,未來的職場環境難以預測,甚至80%的職務是現在還未出現的,因此不該為孩子預測未來該做些什麼工作,而是讓孩子具有獨立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身為父母,當孩子向您提出問題或困難時,別急著給解決方法,通常他們不太會照著作,但不應解讀成刻意找麻煩。對父母而言,眼前看到的是問題及走到問題解決的平坦道路,但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卻是道路上的大凹洞,包含著限制、需求及負向情緒。孩子問題行為的產生,不要只是批評與責怪,不能只是以消除問題行為為目的,而是要去探討問題行為的原因,才能根本解決。(文/人力資源處)。【圖:現今「聽孩子說」比「向孩子說」重要】

分類: 前期, 前期:校園新聞。這篇內容的永久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