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接任康義勝前理事長手中的臺灣拇山醫友會重責,轉眼間,兩任的時間很快的過去,感謝這4年來一起打拼的所有理監事、醫友與工作同仁,共同為北醫醫學系醫友會寫下歷史。
這4年來,沒有豐功偉業,但在大家的努力下,醫友會也著實有一些成果,完成不少歷史性的任務:
1.擴大醫友會規模:4年來,增加醫友的人數一直是最大的目標,期望人數增加,會費可支持會務所需、老中青齊聚、會場氣氛容易熱絡、聯誼活動更好推展。
2.以希波克拉底雕像為募款的主軸,全力執行、順利完成雕像捐贈並持續捐款活動,強化醫友會財務。
3.向下扎根:鼓勵醫學生參與學術及國際交流活動,對成績優秀且優先入學北醫者,給予7年學費補助約100萬元,每年4~6名醫學生各3萬元海外學術交流補助。【圖:北醫大醫學系醫友會前會長陳守誠醫師】
4.贊助附設醫院建設:北醫3所醫院的發展是學校校務推動的火車頭,這4年來,醫友會捐助北醫附醫微創手術室的影像系統270萬、雙和醫院新建醫療大樓VIP病房200萬元,而萬芳醫院已於2014年成功續約,未來醫友會也將視醫療業務發展需要,給予相關的經費協助。
5.發行刊物聯繫訊息:4年來,共出版13期雙月刊、4期年刊、協助學生刊物《綠杏》復刊並繼續發行(共2期),以及學術討論會專刊等,透過文字與圖片的力量,加強並喚起大家對北醫大的注意與回憶。【圖:醫友會捐助雙和醫院第二醫醫療大樓VIP病房200萬元】
4年兩任的職務,感覺上很快的過去,想做的很多,但能完成的還是少,不過最讓我覺得意外的是,有理監事在本次選舉前一再提出理事長應該只做一任的建議,雖然這個說法未得到大部分理監事的贊同,因為大家都認為現行「得連任一次」,但亦可只做一任的章程是較有彈性。如康義勝前會長及我的連任並非是「戀棧不去」,而是當時並無適當人選願意接任的結果,相信這些都是大家所熟知而了解的。【圖:醫友會以希波克拉底雕像為募款的主軸】
另一個遺憾,是極少數「純種主義」想法的醫友,執意要求將本會變為「完全北醫畢業的校友會」,屢屢造成大會議程不順,但由表決數中仍可看出「有容乃大」是絕大多數醫友的想法,對這些少數反對的人無法達成溝通,可能也是我個人德行不足以感人的結果。事實上,這20年來北醫飛躍進步的動力源泉,非北醫大畢業的醫師們貢獻出的力量及成果很大,前校長邱文達就是最好的說明。
當然,主政者一直希望能有校友返校共同努力,但我們許多有成就的校友都在其他大醫院已落地生根且有重要的職位,因此「楚材晉用」是我們的現實情況。所以他校的優質人才的加入,實是使北醫大事半功倍成長的動力,是求之不得的寶物。所以我們要歡迎及珍惜所有非北醫的畢業生,因為「大北醫人」的力量,才能真正的使北醫大有更美的明天。【圖:協助學生刊物《綠杏》復刊並繼續發行】
第三個力有未逮之處,是與學校及董事會的溝通問題。有關校友與學校間的服務及溝通,我一直秉持著有問題、有意見時,找高層開會討論,即使「關著門吵一架」,但只要讓事情在內部的辯理中解決、達到雙贏,就是功德圓滿的做法,但由北醫附醫李志明醫師的事件看來,這個機制顯然是失敗的。而這也是我無意更上層樓去接校友總會會長的最大原因。
卸任之際,欣見醫學系第2屆校友林志郎以高票當選醫學系醫友會第5屆理事長,這也說明他8年來對醫友會默默的奉獻及能力,獲得絕大多數理事們的肯定。寄望林理事長能繼往開來,為醫友會開創更寬廣的格局,並成功扮演對學校、附設醫院、醫友、學生的溝通、創造共榮的角色。(文/陳守誠,臺北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友會第3、4屆理事長)